兴义市威舍镇发哈村,还有个让人崇敬又亲切的名字:“红军村”。红军长征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今天仍在传颂。
发哈村飘带墙
近日,记者来到“红军村”,发哈村驻村第一书记施令翠与记者“重走这段长征路”,穿越到1935年4月23日,“看到了”革命先烈们在这里发生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随即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出其不意地从贵州腹地南下西进,1935年4月16日进入黔西南境内,4月23日至25日经威舍等地离开黔西南。
红军长征在黔西南期间的宣传标语
1935年4月23日,随中央红军行动的干部休养连来到了威舍猪场寨子,这里树多林密,部队停下在山脚下休整,贺子珍也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轰鸣的敌机从云中窜出,贺子珍赶紧招呼同志们隐蔽,帮助担架队把伤员抬进树林。
敌机向着休养连俯冲而来,一阵机枪扫射后,投下了一颗炸弹,爆炸掀起的气浪和烟尘将贺子珍淹没。当她从烟尘中挣扎爬起时,发现身负重伤、且断了一条腿的红三军团第十二团政治委员钟赤兵的担架暴露在田坝中央,两个担架员一人已经牺牲,另一人身负重伤,钟赤兵正在担架上挣扎,而敌机正在飞回准备第二轮轰炸,情况万分危险。
贺子珍从隐蔽处冲向担架,扑在了钟赤兵身上。敌机投下了炸弹,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后,贺子珍倒在了血泊中昏迷不醒,担架上的钟赤兵幸存下来。经过检查,贺子珍从头部到四肢,有17处被弹片击中。
贺子珍负伤处
现在“红军村”贺子珍中弹处,虽然当年她隐蔽的那棵大树因岁月而消失了,但是她为保护战友奋不顾身的精神,依旧树立在这块土地上。
受伤的贺子珍被转移到余家院子进行紧急包扎和清理伤口。
走进余家院子,耳边仿佛传来“滴滴滴……”的电台发报声,从这里传出的一条条重要信息,可能都会影响到红军的未来,也影响着中国的命运。
这里是红一方面军电台指挥部猪场旧址,现属发哈村猪场组余伦启家住房,由住户余伦启管理,兼做义务讲解员。余启伦在红军离开的第二年出生(1936年),从小他便听祖父、父亲讲红军在寨子里、在家里的故事。
红军电台指挥部旧址
余启伦说,为了避免敌人的飞机侦查,红军电台安置在院子里的“堰窝”处(堂屋大门外,上有屋檐)。余启伦的嬢嬢好奇,“那个铁箱箱会讲话。”余启伦在笔山书院上学的小叔赶紧制止,“不要乱讲,那是联络工具。”
家里的长辈告诉余启伦,红军进家不乱整,炊事员进家后非常文明,士兵不能灶房,不打扰百姓,红军走的时候,在他家购买的猪、粮食都是用银圆结账,而且比市价还要高。
余启伦回忆道,长辈们说“只有红军好,其余的恶得很。”
在余启伦家院子背面40米处,有一个天然的溶洞,后来被村民们称为“红军洞”。
“红军洞”
“红军洞”洞口并不大,但是进入后空间很大,施令翠说,“红军洞”曾经是村民们出行的通道之一,出口在其他地方,现在已不再使用。
红军路过猪场寨子时,一位红军战士发现山脚的这个大洞,及时向领导报告。敌人的飞机对经过猪场寨子的红军进行轰炸时,红军战士赶紧疏散到洞中进行隐蔽,并在洞中给受伤的战士包扎伤口。
当年红军在发哈村的事迹,历经岁月依然在告诉后来者,在这里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也有红军和人民的友情,那么短的时间里,红军就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印证着“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这句话。
“威舍战斗是中央红军在兴义境内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规模最大、交火最激烈、经历时间最长的一场战斗,也是红军在贵州境内的最后一场战斗。”施令翠说。
威舍红军长征陈列馆一角
作为中央红军挺进云南、宿营贵州的最后一站,2021年,发哈村被确定为贵州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围绕红军在猪场寨子的旧址,打造了红军长征纪念馆,陈列红军使用过的物品实物、在兴义的相关史实等。
为推动县域青少年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点燃足球未来之星,同时借助足球运动助力儿童全
为持续净化黔西南州烟草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及走私烟草专卖品违法行为
2月15日,黔西南州2024年新春大返岗系列就业服务活动暨册亨县有组织劳务输出活动启动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