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常为招不到熟练技工发愁,现在联盟直接把‘人才车间’搬到了厂门口。”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近期,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代表企业吉利汽车银河车型上市,大量扩产急需技术工人。“企业有活没人干”,贵州省就业培训联盟第一时间采取组织培训、校企合作、市场招聘、市外输送等多种方式,及时输送1000余名技术工人,不到一个月就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
这是贵州省就业培训联盟发挥功能,促进技能人才供需精准对接的案例之一。
2025年初,贵州省人社厅会同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十部门印发《贵州省就业培训联盟行动计划(2025—2027年)》;4月份,贵州省就业培训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启动。
2025年4月,贵州省就业培训联盟正式启动
联盟创新构建“政府+院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由人社、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发改、工信、农业农村等有关主管部门,协同重点企业、院校、培训机构(基地)、人力资源机构及行业协会共同参与,通过整合政策、资金、技术、师资等资源,打造“培训-就业-产业”闭环生态,形成技能人才供应链,推动职业技能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同时,联盟明确了“做实供需对接、做好资源整合、做强多元培训”三大核心任务,要求建立服务清单、需求清单、培育清单、储备清单“四张清单”,创新“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一体化项目培训模式,高质量推进“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促进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据介绍,贵州将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工作原则,逐步推动全省重点产业就业培训联盟建设,深入打造“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培训品牌,提升全省技能总体水平,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为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新动能。
目前,磷化工和新能源汽车就业培训联盟已初见成效。新能源汽车联盟方面,开展培训1.2万余人次。磷化工联盟方面,依托福泉、瓮安省级磷化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各类平台载体开展培训2.2万人次,为磷化工企业输送3200余人。
从“各自为战”到“链式协同”,贵州省就业培训联盟的创新实践,不仅打通了人才供需“最后一公里”,更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的新路径。(李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