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今日兴闻
> 本地资讯> 今日兴闻

人民日报关注黔西南文化:贵州精品文物亮相长沙 展现独特夜郎文化

更新:2025-5-7 09:57|编辑:山遇水|浏览:497|评论: 0 |来源: 人民日报
摘要:  目前,“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古国”特展正在长沙博物馆展出。来自贵州的180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呈现神秘而多彩的夜郎文化。  5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贵州精品文物亮相长沙 展现独特夜郎文 ...
  目前,“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古国”特展正在长沙博物馆展出。来自贵州的180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呈现神秘而多彩的夜郎文化。

  5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贵州精品文物亮相长沙 展现独特夜郎文化》,讲述展览详情,其中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德卧镇出土的羊角钮钟进行了细腻的描写。

  全文如下——

  近日,“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古国”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来自贵州的180件(套)珍贵文物亮相湖南长沙,为观众呈现神秘而多彩的夜郎文化。

  夜郎是战国秦汉时期称雄于西南地区的古国,《史记》等文献中仅有只言片语记载,其都邑遗址至今尚未发现。专家研究认为,夜郎族群的活跃范围主要在今贵州一带。此次展览分为4个单元,循序渐进地展开关于夜郎的探索之旅。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先夜郎时期青铜文明之光”聚焦贵州地区早期青铜文化的萌芽。毕节青场遗址出土的铸造青铜器石范、威宁鸡公山遗址的碳化稻谷与祭祀遗存等考古发现,为探寻夜郎文化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第二单元“古国寻踪——夜郎考古重要发现”通过解读赫章可乐遗址、威宁中水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群等与夜郎文化密切相关的代表性遗存,试图还原夜郎古国的社会图景。赫章可乐遗址、威宁中水遗址曾先后入选2001年度、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第三单元“自成一格——独特的文化面貌”集中展示考古出土的青铜饰品、兵器等,体现了夜郎先民“套头而葬”“魋结爱美”“崇兵尚武”等文化特色。

  第四单元“融入华夏——夜郎族群的归宿”讲述夜郎融入汉王朝郡县体系的历史进程。汉武帝时期,大力开发西南地区。随着犍为郡、牂柯郡的设立,夜郎等地被纳入汉王朝行政管理体系,中原移民带来先进技术、工具,汉文化与夜郎文化深度融合。

  展览中有不少独具特色的文物精品,如铜鼓、羊角钮钟等中原地区少见的青铜乐器,还有造型别致的铜钺、铜扣饰、铜带钩等。

  铜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打击乐器,自先秦时期开始流行于西南地区。石寨山型铜鼓主要出现在滇池周边的滇文化遗存中。贵州赫章辅处、可乐等地发现的石寨山型铜鼓,反映了活跃在贵州西部地区的夜郎族群与滇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德卧镇出土的羊角钮钟,顶部两侧有羊角状的鋬钮。这种造型的铜钟是战国秦汉时期百越族群常用的打击乐器,可能用于祭祀、舞蹈等场合。

  赫章可乐遗址出土的“套头葬”铜釜,反映了夜郎独特的丧葬习俗。同样出自可乐遗址墓葬中的人面型铜扣饰,人面上额及眼、嘴、耳部镶嵌孔雀石,背后有一横向挂钩,出土时覆于墓主面部。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

  原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06日 第 07 版)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今日兴闻

人民日报关注黔西南文化:贵州精品文物亮相长沙 展现独特夜郎文化

  • 编辑:山遇水浏览:497评论: 0 人民日报
  •   目前,“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古国”特展正在长沙博物馆展出。来自贵州的180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呈现神秘而多彩的夜郎文化。

      5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贵州精品文物亮相长沙 展现独特夜郎文化》,讲述展览详情,其中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德卧镇出土的羊角钮钟进行了细腻的描写。

      全文如下——

      近日,“夜郎遗踪——寻找《史记》中的古国”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来自贵州的180件(套)珍贵文物亮相湖南长沙,为观众呈现神秘而多彩的夜郎文化。

      夜郎是战国秦汉时期称雄于西南地区的古国,《史记》等文献中仅有只言片语记载,其都邑遗址至今尚未发现。专家研究认为,夜郎族群的活跃范围主要在今贵州一带。此次展览分为4个单元,循序渐进地展开关于夜郎的探索之旅。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先夜郎时期青铜文明之光”聚焦贵州地区早期青铜文化的萌芽。毕节青场遗址出土的铸造青铜器石范、威宁鸡公山遗址的碳化稻谷与祭祀遗存等考古发现,为探寻夜郎文化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第二单元“古国寻踪——夜郎考古重要发现”通过解读赫章可乐遗址、威宁中水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群等与夜郎文化密切相关的代表性遗存,试图还原夜郎古国的社会图景。赫章可乐遗址、威宁中水遗址曾先后入选2001年度、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第三单元“自成一格——独特的文化面貌”集中展示考古出土的青铜饰品、兵器等,体现了夜郎先民“套头而葬”“魋结爱美”“崇兵尚武”等文化特色。

      第四单元“融入华夏——夜郎族群的归宿”讲述夜郎融入汉王朝郡县体系的历史进程。汉武帝时期,大力开发西南地区。随着犍为郡、牂柯郡的设立,夜郎等地被纳入汉王朝行政管理体系,中原移民带来先进技术、工具,汉文化与夜郎文化深度融合。

      展览中有不少独具特色的文物精品,如铜鼓、羊角钮钟等中原地区少见的青铜乐器,还有造型别致的铜钺、铜扣饰、铜带钩等。

      铜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打击乐器,自先秦时期开始流行于西南地区。石寨山型铜鼓主要出现在滇池周边的滇文化遗存中。贵州赫章辅处、可乐等地发现的石寨山型铜鼓,反映了活跃在贵州西部地区的夜郎族群与滇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德卧镇出土的羊角钮钟,顶部两侧有羊角状的鋬钮。这种造型的铜钟是战国秦汉时期百越族群常用的打击乐器,可能用于祭祀、舞蹈等场合。

      赫章可乐遗址出土的“套头葬”铜釜,反映了夜郎独特的丧葬习俗。同样出自可乐遗址墓葬中的人面型铜扣饰,人面上额及眼、嘴、耳部镶嵌孔雀石,背后有一横向挂钩,出土时覆于墓主面部。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

      原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06日 第 07 版)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