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县鸡场镇是“晴隆脐橙”特色农业产业主产乡镇,也是脐橙产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近年来,鸡场镇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以组织创新破解资源分散难题,推动脐橙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方向升级,实现“小果子”撬动“大产业”。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坚持把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作为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组织建设强核心。采取“党组织书记+产业园主+种植大户”的组织方式,联动学官社区、紫塘村等村级党组织,探索建立鸡场镇脐橙产业联合党支部,破解脐橙产业发展难题。二是政策引领明方向。争取政策支持,整合涉农资金2585万元,完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脐橙产业核心区主干道、步道等基础设施。以城乡规划为契机,将脐橙产业纳入集镇产业发展规划重要内容,编制鸡场镇党建引领脐橙产业融合发展“十五五”规划,明确“党建+产业”“党建+科技”“党建+生态”等产业发展路径,聚力整合村集体资金、土地等资源向产业链倾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保驾护航“晴隆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思想赋能聚合力。采取擂台比武、学历提升等方式,选派3名村干部跨省跟岗锻炼,组织13名党员干部参与学历提升,组织40余人次参加省州县三级集中培训,扎实推进“双培养·双提升”行动,切实提升村干部乡村发展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
创新组织方式,激活产业动能。充分发挥“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中华名果”等殊荣,围绕种植端、品质端、销售端三头并进,着力将脐橙产业发展成为兴村强村的主打产业。一是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依托省级龙头企业清家果园的强力带动,采取集中连片种植、统一品种、基地带动等措施,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企业”的组织方式,集中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标准化种植园区1个等,引进示范企业2个,创建专业合作社13个、种植大户46户,干部带头、群众带动建成规模化果园5000亩,联动周边5个村(社区)示范种植近7000亩。二是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遵循“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引进同济大学毕业研究生返乡发展种植脐橙,引领1900余名社区群众持续做大做强柑桔产业园,着力打造集采摘、体验、观光、游憩、休闲、科研为一体的“精品园”,推广绿色有机技术,提升脐橙品质。投入1100万元实施柑桔分选库房改造建设项目,发展脐橙精深加工分选,探索发展果汁、果脯、精油等柑桔加工第二产业,进一步提升脐橙产业附加值。三是数字化赋能组织管理。探索搭建智慧农业平台,运用大数据精准对接供需,通过直播带货、电商等营销拓宽销售渠道,引入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新业态主体,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州农交会”“抖音短视频大赛”“晴隆脐橙”农旅系列活动等展销活动,主动对接东西部协作城市、粤港澳地区以及州内重点城市等授权销售点,在晴隆、兴义设立晴隆脐橙专卖店,组织企业入驻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双线”销售,广泛拓展内外部市场,打造产销一体化网络。2024年,通过线下销售脐橙855.1万公斤,电商平台售出脐橙逾366.9万公斤。
构建保障体系,护航融合发展。通过构建人才、技术、风险防控“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全链升级”的发展格局,为脐橙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后盾。一是强化人才支撑。着力培养“新农人”队伍,集中“能工巧匠”挑大梁、唱大戏,引进同济大学毕业研究生返乡发展种植脐橙,依托晴隆脐橙协会,整合集镇、村集体、合作社等资源,先后集聚20名省直单位挂职干部、14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方面人才全程参与技术攻关、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培养一批懂技术、懂营销的“职业果农”。积极对接贵州大学一“线”生稷团队进驻“晴隆脐橙”园区开展柑桔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工作,对果树生长情况进行“把脉问诊”,为“晴隆脐橙”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二是注重品牌建设。充分发挥“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中华名果”等殊荣,深入实施地理标志“晴隆脐橙”品牌保护和培育工程,打造“晴隆脐橙”区域公用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包装设计和宣传口径。牢牢守住本土“马道黄果”历史文脉,讲好“晴隆脐橙”发展故事,进一步打造“晴隆脐橙”农旅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