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册亨县关工委积极作为,以创新之姿探索出“四位一体”工作体系,推动全县关心关爱工作迈向新高度,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铺就坚实道路。
“铸魂工程”:夯实精神根基,培育时代新人
册亨县组建了一支由126名“五老”人员构成的宣讲团,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契机,踊跃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教育实践活动。2024年以来,16场主题教育宣讲如春风化雨,滋润了1.5万人次青少年的心田。县关工委名誉主任朱崇光主持的“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进校园“十二讲”,更是让8000余名学生坚定了理想信念。
依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优势,册亨县在纳福街道打造了“布依文化传承基地”。布依戏、刺绣等非遗兴趣小组蓬勃发展,培养出150余名青少年传承人。11本校本教材《布依民族文化》等融入日常教学,惠及1.5万名学生。在2024年全州布依刺绣技艺暨创新创业大赛中,册亨县青少年斩获佳绩,尽显文化自信。
法治精神护航行动同样扎实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成,“模拟法庭+小小法官”实践模式别出心裁。24场法治讲座让8000余名学生增强了法治意识。“法治副校长+五老调解员”机制与青少年维权工作站的设立,成功调解3起校园欺凌事件,助力8名问题少年重回正轨,提供法律援助60余次。
“润心工程”:完善服务体系,关爱青少年成长
在百口小区试点的“大手拉小手”成长伙伴计划成效显著。由县关工委“夕阳红”老年志愿者、政法系统“五老”队伍组成的3支服务队伍,开展“1对1”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贴心服务。58场活动服务了2256人次青少年,150名留守未成年人学业成绩得以提升。退休干部罗建达牵头的布依文化传承小组,培养出12名非遗传承人。
针对搬迁青少年心理适应难题,心理健康服务站及时搭建“阳光平台”。“阳光成长”行动覆盖4000余名学生,“亲情电话”“代理家长”机制为300余名留守未成年人架起沟通桥梁,心理问题干预有效率高达92%。
特殊群体关爱工作也毫不松懈。全县建立留守未成年人动态管理台账,“三包一”精准帮扶机制(1名社区干部+1名志愿者+1名医生)温暖人心。2024年以来,120余次上门服务、6万余元助学金发放,助力32名困境青少年完成学业。联合慈善组织开展的“微心愿”活动,满足了60余名留守未成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匡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