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早晨,空气中残留着冬日的丝丝凉意。走进贞丰县公安局北盘江中心派出所,社区民警周玉波的桌上,几本蓝皮“小本本”整齐码放,封面上“民情日志”四个字格外引人注意。
一页页翻开,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辖区群众反映的“社情民意”:岩脚村村委会附近的减速带被压坏存在安全隐患、董畔村钟家三兄弟因老人赡养问题发生争执……社区基本情况、调解案例、村民需求、安全隐患等等,事无巨细,同步记下的还有问题解决措施和完成进度。
“办完的,就在笔记本上画个勾;没办完的,就在笔记本上标注并一件一件地跟进。”周玉波说。
近年来,贞丰县公安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搜集全县166个村(社区)基本情况,统一模板、印制成册,打造“民情日志”工作法,压实社区警务工作,提升公安工作质效的同时,用一本本“民情日志”,编织起与群众紧密相连的纽带。
“你们辛苦了,跑了这么多趟,留下来吃了饭再走……”此前,贞丰县公安局连环派出所所长李汉富到辖区坡棉村王大娘家中走访,在交谈中得知其儿子因身患残疾行动不便,身份证过期后便一直没去办理。
了解情况后,民警立即为其搜集办理身份证所需的资料,并在“民情日志”中进行标注。一周后,民警再次来到王大娘家中,为其送上办好的证件。
“过去是有困难找警察,现在是警察主动找我们了解诉求和困难,真是让我们感到了温暖。”拿到崭新的身份证,王大娘高兴不已。
除了贞丰,“民情日志”在兴仁也遍地开花。一支笔、一本“民情日志”成了兴仁市公安局各派出所社区民警辅警的新晋“单警装备”,其覆盖面从村庄向社区、企业全面延伸。
南冲河畔的兴仁市潘家庄小镇,多为山区丘陵地带,煤矿资源丰富。社区民警路元厅每天晨会结束,就会带上“民情日志”到涉煤企业走访。
路元厅在潘家庄派出所工作近11年,对矿区情况了如指掌。“辖区共有14家涉煤企业,务工人员大多来自外地,且流动性较大。”路元厅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次走访,他都随身带着“民情日志”,发现安全隐患,或是排查出矛盾纠纷,他会第一时间记下,随后逐一解决。
“警察同志,我在矿区宿舍被同事打了,你们快来……”1月16日15时许,接到报警求助后,路元厅立即与辅警赶往团结村。
到达现场后,报警人王某委屈又愤怒地讲述着事情经过,他在例行检查时,发现沈某在工作时间擅自离岗,依规要对其罚款200元。沈某一听,情绪瞬间激动起来,大声辩解:“明明就是通知搞应急演练,我才离开的,凭什么罚我!”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听完双方陈述,路元厅心里已然有了底,他先安抚住两人的情绪,随后从法、理、情等方面开展调解。一个多小时过去,在路元厅苦口婆心的调解下,两人态度缓和了些,最终互相道歉,达成和解。
走出矿区后,路元厅在“民情日志”上画了一个圈,便继续到社区开展走访。
次日下午,路元厅再次来到该矿区,回访王某与沈某是否发生争吵,不仅问当事人双方,还问了其他员工,确认两人未再起争执,才放心离开。
“矿区这样人员密集、工作压力较大的环境里,矛盾纠纷就像潜藏的暗礁,稍不留意就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路元厅说,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保持矿区的和谐与安宁。
依托“民情日志”这一载体,在贞丰、兴仁,每一位社区民警辅警都像路元厅一样有一本自己的“民情日志”。他们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本子上、挂在心头上、落在行动上,用心用情坚持写好“为民文章”。(卯富巧 张琪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