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龙县人民检察院针对残疾人证信息管理异常、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不精准等问题,通过搭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破题,切实守护残疾人群体权益。该创新监督模型成功上架最高检“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并作为全省重点模型进行推广。
一是统筹谋划,聚焦民生破题。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落实方案,成立了由党组书记、检察长担任组长,各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适时推进督导。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第二检察部,负责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各业务部门立足各自职责,坚持一体推进与重点发力并重,将“大专项”与“小专项”相结合,找准破题“小切口”,确定11项行动重点,细化落实措施23项,将每项具体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协同配合强力推进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二是自主创新,强化数字赋能。针对残疾人证信息管理数据更新、共享不及时影响补贴精准发放等问题,积极构建“检察+残联”工作格局,依托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自主创新研发“督促精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大数据监督模型”,分别设置“未死亡但处于非持证状态、已死亡但处于持证状态、证件到期仍为持证状态、重残人员非持证状态仍发放护理补贴、重残人员已死亡仍发放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员非持证状态仍发放生活补贴、困难残疾人员已死亡仍发放生活补贴”等7个监督点,结合残联、公安、民政提供的人员信息,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线索筛查和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破除信息壁垒,实现残疾人权益的精准保护。
三是精准监督,提高服务质效。通过获取残疾人员信息、死亡人员信息、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信息等数据,以“身份证号码”为关键词,将死亡人员注销信息与残疾人员信息、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信息分别进行比对,通过数据碰撞分析发现“残疾人证管理异常”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不精准”的异常线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加强残疾人证件管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更新残疾人信息并开展集中办证和上门换证服务,促进辖区内残疾人员相关补贴精准发放。截至目前,发现残疾人信息异常线索502条,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件、制发检察建议2份,推动有关部门对211名残疾人员进行证件更新并精准发放补贴2.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