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寨村基本情况大小寨村位于白沙乡东南部,距白沙乡人民政府3.6公里。全村国土面积约19.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77亩,现有国有公益林1428.3亩,地方生态林8926.2亩,森林覆盖率为55.17%,林木绿化率为56.20%。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共733户3324人,主要分布有汉族、布依族、苗族、黎族、彝族等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2%。
大小寨村地势呈长条状,中间低、两头高,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平均海拔1520米,年平均气温13.9℃,年降雨量1400mm。
(大小寨村全貌图)
民情风俗
正月初二、三,苗族跳花节;正月二十日为败日,这天不干活,不使用各种生产工具,若使用会造成败局,特别是生产工具破败。
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下地干活会惊龙王,会降冰雹报复。
三月三日祭祀“山神”(布依族“六月二十四”)在固定的地点进行祭祀如牛角井电山、莲花山杀牛坡等地,祭品多为猪、羊、牛、鸡、素食、豆腐之类。全寨人集资购祭品祭祀后共同进餐,目的是求“山神”降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熟。
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一年一度的最隆重的节日,被叫作“小年”。每年一到六月六,布依族寨子气氛就非常热闹,家家忙着杀鸡、煮肉、包粽子、煮彩色糯米饭。汉、布依、苗等民族融合聚集在一起,表演布依小打音乐、苗族芦笙舞、彝族海马舞等节目,到处是一派欢乐的节日。在这一天各家各户还举行祭青苗神,用雌鸡一只各户选定一块中心地宰杀,在各块田地用枝条四根围着,一桶玉米编成四方形名曰“仓”,目的是保佑青苗免受各种虫灾,获得丰收。
“立秋日”大人小孩都不能到耕地里进行农事活动,防被“秋老虎”伤害。
“中元节”也称“七月半”布依族有“过百病”或“游百病”传统。
大小寨民歌起源于20世纪60代以前,大人小孩都会哼唱。林里田边,农忙农闲,歌声嘹亮。民歌的种类很多,主要以情歌、山歌等为主,通常以四季、十二月为序,涉及各种生产、生活知识。情歌中的勾情、相处、分离山歌则多数反映男欢女爱和分离,分一人独唱和二人对唱两种。歌词中的爱恨别离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1.盘花歌
正月盘花是新年,胭脂花粉买三钱。
擦起胭脂打起粉,收拾打扮过新年。
2.勾情歌
妹妹做事不要忙,歇个气来躲个凉。
哥们不是粘草籽,不会粘着妹衣裳。
3.相处歌
高枝高杆是高粱,细枝细叶是茴香。
妹是后园茴香籽,轻轻摸到满园香。
4.分离歌
爬坡爬得脚杆酸,望妹望得眼睛穿。
画眉打架隔笼子,还是难得一笼关。
天坑、溶洞的故事
远古时期,五里坪坝区犹如空中花园,遥望天际,其下由四个天柱支撑,成群的犀牛绕柱栖息生存。据传犀牛群中诞生了两头巨犀,在角逐过程中撞断了一处天柱,导致坝区坍塌。坝区一角断裂撞击茅草坪区域形成了茅草坪天坑,落地的坝区造就了方圆五里的沟谷平原,天柱倒塌后的空隙形成了连接红寨村当格田、湾河的四处溶洞:香火洞、落水洞、田鸡洞、羊蒿子洞。
(茅草坪组天坑图)
(硝灰洞组溶洞图)
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村通过自筹和部门扶持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巩固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农田灌溉、生产生活用电等多项工程,有效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路网建设项目,完成村组道路硬化15千米、排洪沟治理3千米、广电网络实现全覆盖,当前在建即将通车的纳晴高速在本村小冲头组设有出入口收费站,同时与纳晴高速配套建设的茶马连接线二级公路通村而过,本村交通条件实现历史性质的飞跃。在县、乡各级各部门关心关怀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修建完善学校、村卫生所、公共厕所等。大小寨村先后成立3个专业生产合作社,1家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如:辣椒、莲花白、大葱等规模化种植;种猪、仔猪、本地小黄牛、黑山羊等养殖业;苗绣、布依绣等刺绣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为全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提升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
(纳晴高速穿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