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安龙县公安局栖凤派出所驻福建省安溪县凤城镇流动警务站里,一场跨越1668公里的线上警务协作交流会正在进行,安龙、安溪两地警方就务工人员管理、矛盾纠纷调解、交通安全宣传等相关事宜展开热烈讨论……
图丨安龙、安溪两地警方召开警务协作交流会。(供图:安龙公安)
同一个“安”字,让相隔千山万水的两座城市格外亲切,也结下了道不尽的缘分。
“安龙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近10万人外出务工。其中,栖凤街道办事处辖区就有1000余人在安溪县凤城镇务工。”栖凤派出所教导员李鑫介绍,这些远离家乡的务工人员,既是安溪公安的关注,也是安龙公安的牵挂。
如何破解务工人员子女随工就学、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跨区域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成为两地公安机关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切实解决外出务工群众的“急难愁盼”,2023年8月,安龙公安开始了1668公里的奔波,与安溪公安就加强安龙籍流动人口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案件办理协作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同时,与安龙县栖凤街道驻凤城镇流动党支部等相关代表召开警民议事会,深入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图丨民警与务工群众代表进行沟通交流。(供图:安龙公安)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安龙、安溪两地全方位、多层级的跨区域警务合作模式。今年6月25日,安龙县公安局与安溪县公安局签订两地公安机关务工警务协作协议,就建立完善协作机制、规范协作流程、搭建可视化协作平台、定期开展警务协作互访等展开深入合作,最大限度形成务工群体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务工警务合力。
“我们还建立了‘两安两凤共治微警务群’,为乡友们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答、安全宣传等服务。”栖凤派出所社区民警秦礼耀说,现在进群的乡友越来越多了。
“儿子终于可以顺利上学了!感谢安龙和安溪两地警方的帮助。”通过务工警务协作机制,在安溪县务工的黄先生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心头事”。
黄先生常年在安溪县务工,儿子小黄今年小学毕业,黄先生想把儿子带在身边照顾,但是异地入学成了问题。于是他便在“两安两凤共治微警务群”求助,希望民警帮忙解决子女随工就学问题。
了解情况后,栖凤派出所民警立即通过务工协作机制联系安溪当地教育部门,经多方沟通,小黄成功转学到安溪县上中学。
“以前大家办理各类证件要安溪、安龙两头跑,路费、误工费加起来要几千块钱,如今在群里说一声就行,乡友们都说方便多了……”家住安龙县栖凤街道的王剑,外出安溪务工已有二十多年,同时也是安龙县栖凤街道驻凤城镇流动党支部书记。
“流动警务站挂牌成立后,王剑被聘为流动警务助理,负责警务站的日常工作和协助两地公安机关处理矛盾纠纷。”社区民警秦礼耀说,王剑对安溪县人熟地熟情况熟,有很强的群众基础,是做调解工作的最佳人选。
图丨安龙县公安局栖凤派出所驻凤城镇流动警务站。(供图:安龙公安)
“看到老乡,我心里特别踏实,对调解结果也心服口服!”此前,在安溪县务工多年的小韦,因加工产品质量问题,与当地老板胡某某产生经济纠纷,两人多次争吵并恶语相向。
小韦在“两安两凤共治微警务群”反映该情况后,栖凤派出所和凤城派出所高度重视,立即分头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同时组织两人到流动警务站进行“面对面”调解。警务助理王剑充分发挥“娘家人”的优势,积极协助凤城派出所开展调解工作。最终,两人签署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
“乡友们在外都不容易,遇到困难也是常事,让家乡人帮忙解决‘自家事’,更容易化解矛盾纠纷。”王剑说,流动警务站的建立,搭建起了乡友与家乡联系的紧密桥梁,大家在生活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总会第一时间前来寻求帮助。(卯富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