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工作总能做到群众心里。”曾经的老搭档这样评价他。
他是兴仁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袁敏楗,在他从警的23个年头里,21年辗转6个派出所,从社区民警到教导员再到派出所所长,他的工作能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他说,干群众工作就像烧菜,群众都说好吃,那么这道菜就越烧越好,才能越干越起劲。
袁敏楗(右)到酒店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合格 拍摄/石征壁
2001年4月,袁敏楗参加公安工作的第一站是兴仁市公安局巴铃派出所(原民建派出所)。虽然被分在农村派出所,但他没有丝毫失落。
“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对这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都了如指掌,在这工作肯定得心应手。”袁敏楗信心满满,却不料,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乡亲们会因为不到一平米的土地争执不休,袁敏楗调解2个月都没成功;他给喜欢赌博的村民做思想工作,反而被骂多管闲事……
“我脸皮厚,骂就骂了吧,肯定也是因为我哪里做得不好,群众才会骂我。”每次遇到做不通的工作,袁敏楗就会回想是不是说话语气重了?还是没有站到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一次次反思中,他逐渐摸到了和群众打交道的一些道道。
先刷脸。为了让更多的群众熟知他,袁敏楗常常背上两件换洗的衣服就下村,他管辖的新房子村和大布懂村距离派出所较远,加之交通不便,一下村就是好几天,吃住都在群众家。
春去秋来,在群众口中,袁敏楗慢慢从“袁警官”成为“小袁”,有事找小袁帮忙也成了他们的习惯,给小孩上户口、夫妻俩拌嘴、家里的鸡不见了……小袁总能给她们一个满意的结果。
袁敏楗(左)到辖区商户走访 拍摄/石征壁
满意的不止群众,还有所领导对这个年轻民警的工作热情也很欣赏。
袁敏楗在潘家庄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时,在走访中偶遇一起矿群纠纷,某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不小心将村民水管挖断了,双方协商不通,群众便到煤矿讨要说法。
在现场,一名群众扬起铲子准备打煤矿的负责人,袁敏楗大步上前阻拦,不料这铲子却打在了他手上。钻心疼痛,他转身对群众说了一句:“还好没伤到其他人”。这一举动,让周围的人都愣住了,他趁热打铁,劝解双方。经过他的调解,煤矿愿意停工直至修好水管,群众们都点头说好。
“小伙子沉得住气,别看年纪轻,干起工作来还是有一套,特别是调解纠纷这一块,说的话群众都信服。”时任潘家庄派出所的所长胡光帅说。
提到信服袁敏楗的群众,不得不提屯脚镇的王某。
“派出所所长?有什么用,能解决问题吗?我跟你没什么好谈的。”第一次见到袁敏楗的王某朝他吼道。如今,每次和袁敏楗见完面,王某就感觉心里舒坦不少。
2015年,王某因发生车祸导致身体残疾,而肇事方因条件困难无力赔偿。在未来的4年间,多方寻求解决未果,导致王某思想偏激消极,有事无事就去肇事方家问什么时候给钱,还说一些过激的话语。
2019年,袁敏楗调到屯脚派出所任所长,得知该情况后,欲要找到王某调解此事,旁人都在劝他:“谁见了王某都头疼,麻烦很。”“不怕麻烦,怕就怕解决不了。”袁敏楗说,事没解决,他放不下。
刚开始王某并不理他,可袁敏楗就是要“黏”上去,三天两头就往王某家跑,聊聊家里情况,问问身体状况。时间一长,王某慢慢松口,赔偿金可以降了一些,得知这一消息后,袁敏楗找到肇事方,经过多次沟通,双方达成一致。
在屯脚派出所领到赔偿金那天,王某看着袁敏楗,止不住地流泪。
袁敏楗常说:“我有时甚至想不起我为他们做过什么,但他们一直把我记在心里,等老了就回到派出所继续当社区民警。”
袁敏楗在辖区开展禁毒宣传
袁敏楗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巴铃的喜宴上,70岁的老干部听说他回来,非要过来敬一杯酒;迎面遇上的人都要和他打招呼、聊两句;或是抬出凳子,邀请他到家里坐坐……
真心付出,必然获得真情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