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兴仁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兴仁

兴仁市建立易地搬迁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

更新:2023-8-31 14:10|编辑:黄小松|浏览:849|评论: 0 |来源: 中国黔西南
摘要:  近日,兴义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下发通知,启动2023年全市全区涉旅行业技能大赛系列活动,旨在全面提升全市全区涉旅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充分展示具有文化魅力和艺 ...
  今年以来,兴仁市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始终坚持全覆盖、细管理、优服务的工作原则,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网格化”的精细化治理模式,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小管理”推动“大治理”,“五色”分类精准管理。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创新实施“五色”精准管理,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管理员和信息员“一长两员”,走访采集社区居民信息并建立信息台账。针对搬迁群众文化水平、就业创业需求等因素按金色创业卡(自主创业群体)、绿色就业卡(就业困难群体)、黄色爱心卡(老弱病残群体)、蓝色务工卡(外出务工人员)、红色党员卡(党员队伍)进行“五色”归类,因户因人分类实施“小管理”。对重点户落实包保制,定期入户走访,及时了解群众生活情况及就业状况,提供就业咨询、岗位登记等服务,推动社区“大治理”。目前,配备“一长两员”86名,走访采集社区居民信息4800余人次,提供就业咨询、上门体检等服务1300余人次。

  “小阵地”延伸“大服务”,“特别”服务温暖民心。建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等各类公共窗口,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打造便民利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服务工程。利用青春课堂与社工之家开展政策宣讲、儿童托管、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社区志愿者们会在早晨带领老年人做健身操,青春课堂提供儿童托管服务,搬迁学生可以在这里玩耍、学习和阅览图书,“小阵地”延伸“大服务”,成功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1400次,解决问题220个,开展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16次,覆盖群众1200余人次。

  “小个体”激活“大就业”,公司帮带促进增收。结合市内外企业用工需求和脱贫劳动力特点,强化就业帮扶车间建设,针对性开设电工、中式烹调师等工种的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班,统筹推进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探索建设季节性就业种植基地1000余亩,以政府补贴、公司提供技术、群众参与的方式,带动社区群众固定就业和季节性就业。2023年以来,开设职业及项目技能培训6班次,帮助100人解决就业问题,食用菌种植每年带动社区群众固定就业50余人、季节性就业2000余人次。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兴仁

兴仁市建立易地搬迁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

  • 编辑:黄小松浏览:849评论: 0 中国黔西南
  •   今年以来,兴仁市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始终坚持全覆盖、细管理、优服务的工作原则,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网格化”的精细化治理模式,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小管理”推动“大治理”,“五色”分类精准管理。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创新实施“五色”精准管理,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管理员和信息员“一长两员”,走访采集社区居民信息并建立信息台账。针对搬迁群众文化水平、就业创业需求等因素按金色创业卡(自主创业群体)、绿色就业卡(就业困难群体)、黄色爱心卡(老弱病残群体)、蓝色务工卡(外出务工人员)、红色党员卡(党员队伍)进行“五色”归类,因户因人分类实施“小管理”。对重点户落实包保制,定期入户走访,及时了解群众生活情况及就业状况,提供就业咨询、岗位登记等服务,推动社区“大治理”。目前,配备“一长两员”86名,走访采集社区居民信息4800余人次,提供就业咨询、上门体检等服务1300余人次。

      “小阵地”延伸“大服务”,“特别”服务温暖民心。建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等各类公共窗口,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打造便民利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服务工程。利用青春课堂与社工之家开展政策宣讲、儿童托管、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社区志愿者们会在早晨带领老年人做健身操,青春课堂提供儿童托管服务,搬迁学生可以在这里玩耍、学习和阅览图书,“小阵地”延伸“大服务”,成功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1400次,解决问题220个,开展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16次,覆盖群众1200余人次。

      “小个体”激活“大就业”,公司帮带促进增收。结合市内外企业用工需求和脱贫劳动力特点,强化就业帮扶车间建设,针对性开设电工、中式烹调师等工种的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班,统筹推进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探索建设季节性就业种植基地1000余亩,以政府补贴、公司提供技术、群众参与的方式,带动社区群众固定就业和季节性就业。2023年以来,开设职业及项目技能培训6班次,帮助100人解决就业问题,食用菌种植每年带动社区群众固定就业50余人、季节性就业2000余人次。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