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聚焦二十大> 代表风采
> 聚焦二十大> 代表风采

【党代表的贴心话】韦子涵有本产业账

更新:2022-10-19 10:07|编辑:山遇水|浏览:464|评论: 0 |来源: 多彩贵州
摘要:【专题】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彭奇伟)“90后”二十大代表韦子涵,水族,小巧玲珑的邻家女孩模样,现在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着民族服装的韦子涵  在住地酒店 ...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彭奇伟)“90后”二十大代表韦子涵,水族,小巧玲珑的邻家女孩模样,现在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着民族服装的韦子涵

  在住地酒店,一见面韦子涵就开始数这些年九阡镇的变化:

  九阡镇3万人口,430平方公里。曾经因为地处偏远、对外交流较少,与外界交流时存在语言障碍。全省推行“双培计划”之后到现在,情况大有改观。

  交通上,“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九阡镇原来不通路的寨子比较多,即使是从三都县城到都匀,也没有高速公路,必须绕道丹寨,一般需要3至4个小时。现在,三都已经有了一条高铁、4条高速、4条省道、2条国道过境,从县城到都匀三四十分钟即可,九阡到都匀大约1小时35分钟。

  “九阡镇近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抓手’上,即抓项目、抓企业、抓产业。”韦子涵告诉记者,尤其是酒、李、茶、菇这四个产业。

  酒,主要是“九阡酒”。“九阡酒”有1800多年的酿造传统。在三都,一直流传着一段关于“九阡酒”的故事:1957年5月,三都自治县时任副县长蒙世花随少数民族参观团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在宴会上他用三都的“九阡酒”向毛主席敬酒。毛主席喝后连声称赞:好香、好甜、好酒。

  “九阡”商标是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九阡酒”的酿造以散户为主,全镇90%的人家都酿酒。全镇5家规上企业中,酒企占了2家。据统计,全镇的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创收2亿元左右。

  九阡李,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可复制的地域优势,每年产量小、质量优,且成熟期较其他地方早,一般在6月。每年李子还没成熟,就被预订一空。

  “甚至有不少人一棵树一棵树地买,然后等熟了就直接带人来摘。”她说,2016年李子的种植面积是3000亩,今年扩大到了6000亩。一般亩产在1000多公斤,平均价格在每公斤10元左右,高的可以卖到20元。这一块的收入,每年可达3亿元。

  茶是白茶。“九阡镇的白茶,起源于一个爱情故事。”韦子涵说,去浙江打工的九阡镇石板村女子潘手,与安吉小伙贾卫民相爱结了婚。来到九阡镇,安吉小伙发现这里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白茶,于是决定留在石板村种植安吉白茶。

  从最初的1000亩,到成立公司后的3000亩,再到后来带动全县10万亩、全镇2.2万亩的茶产业,“他们的爱情不仅开出了甜蜜的家庭之花,也在九阡镇开出了产业之花”。

如今,九阡镇的茶园面积达到了2.2万亩,开出了产业之花

  韦子涵算了一笔账:白茶每年收获一季,以卖茶青为主。亩产40公斤,价格在每公斤40元左右,烘烤工艺好的可以卖到每公斤300元,白茶每年可创收1.4亿元左右。

  九阡镇的菇产业,主要是三种:海鲜菇、袖珍菇和野生菇。九阡镇引进了一家贵阳企业——高原农业公司,主要种植海鲜菇、袖珍菇。“每年产量约1000万棒、6400吨,平均价格在每棒5元左右,总收入约为5000万元。”她说。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九阡镇发展起了海鲜菇、袖珍菇等菇产业。

  月亮山独有的野生菇,也给九阡妇女带来了季节性的可观收入。每年3至5月、9至12月的两个季节,雨一停就会有200多人的妇女大军进山采菇,两三个小时就可以采三四公斤。按每公斤20元折算,一天的收入可以达到300元左右。经过初步统计,全镇每年采卖野生菇的收入超过1000万元。

  “乡村振兴里的产业振兴,最主要的目的不在于‘输血’,而是在于‘造血’,在于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老百姓的自主发展能力,扩大就业,促进增收。”韦子涵的8年基层工作,既参与和见证了贵州脱贫攻坚“千年一跃”的高光时刻,也对乡村振兴有了新的感悟。

  拿高原农业公司来说,每年就业人数在400人左右,大家下班离社区只有约3分钟的车程,就业工资在每人每月3000元以上。2019年该公司开始分红,建档立卡脱贫户1608户、7400人,按照5%的比例分红,每户可得834.36元;村集体分红14.3万元,分红总额超过148万元/年。“每年该公司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的总产值将近950万元”。

  此外,酒产业带动常年就业100人左右,带动季节性临时就业300人次;白茶产业带动常年就业50人,带动季节性临时就业2万人次;菇产业带动常年就业400人左右。

  “四大产业可以解决常年就业900人左右、季节性临时就业超过2.5万人次。”韦子涵介绍说,三都自治县森林覆盖率达72.47%,近年来,三都围绕“两山”理念,着力解锁“生态密码”,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九阡镇还发展了木材加工、花椒、板蓝根、蔬菜等产业。

  “2011年全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6元,2019年提前一年脱贫,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14元,2021年这个数据增长到了13530元。”韦子涵说,现在的九阡镇生机和活力越来越强。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聚焦二十大 > 代表风采

【党代表的贴心话】韦子涵有本产业账

  • 编辑:山遇水浏览:464评论: 0 多彩贵州
  • 【专题】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彭奇伟)“90后”二十大代表韦子涵,水族,小巧玲珑的邻家女孩模样,现在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着民族服装的韦子涵

      在住地酒店,一见面韦子涵就开始数这些年九阡镇的变化:

      九阡镇3万人口,430平方公里。曾经因为地处偏远、对外交流较少,与外界交流时存在语言障碍。全省推行“双培计划”之后到现在,情况大有改观。

      交通上,“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九阡镇原来不通路的寨子比较多,即使是从三都县城到都匀,也没有高速公路,必须绕道丹寨,一般需要3至4个小时。现在,三都已经有了一条高铁、4条高速、4条省道、2条国道过境,从县城到都匀三四十分钟即可,九阡到都匀大约1小时35分钟。

      “九阡镇近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抓手’上,即抓项目、抓企业、抓产业。”韦子涵告诉记者,尤其是酒、李、茶、菇这四个产业。

      酒,主要是“九阡酒”。“九阡酒”有1800多年的酿造传统。在三都,一直流传着一段关于“九阡酒”的故事:1957年5月,三都自治县时任副县长蒙世花随少数民族参观团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在宴会上他用三都的“九阡酒”向毛主席敬酒。毛主席喝后连声称赞:好香、好甜、好酒。

      “九阡”商标是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九阡酒”的酿造以散户为主,全镇90%的人家都酿酒。全镇5家规上企业中,酒企占了2家。据统计,全镇的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创收2亿元左右。

      九阡李,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可复制的地域优势,每年产量小、质量优,且成熟期较其他地方早,一般在6月。每年李子还没成熟,就被预订一空。

      “甚至有不少人一棵树一棵树地买,然后等熟了就直接带人来摘。”她说,2016年李子的种植面积是3000亩,今年扩大到了6000亩。一般亩产在1000多公斤,平均价格在每公斤10元左右,高的可以卖到20元。这一块的收入,每年可达3亿元。

      茶是白茶。“九阡镇的白茶,起源于一个爱情故事。”韦子涵说,去浙江打工的九阡镇石板村女子潘手,与安吉小伙贾卫民相爱结了婚。来到九阡镇,安吉小伙发现这里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白茶,于是决定留在石板村种植安吉白茶。

      从最初的1000亩,到成立公司后的3000亩,再到后来带动全县10万亩、全镇2.2万亩的茶产业,“他们的爱情不仅开出了甜蜜的家庭之花,也在九阡镇开出了产业之花”。

    如今,九阡镇的茶园面积达到了2.2万亩,开出了产业之花

      韦子涵算了一笔账:白茶每年收获一季,以卖茶青为主。亩产40公斤,价格在每公斤40元左右,烘烤工艺好的可以卖到每公斤300元,白茶每年可创收1.4亿元左右。

      九阡镇的菇产业,主要是三种:海鲜菇、袖珍菇和野生菇。九阡镇引进了一家贵阳企业——高原农业公司,主要种植海鲜菇、袖珍菇。“每年产量约1000万棒、6400吨,平均价格在每棒5元左右,总收入约为5000万元。”她说。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九阡镇发展起了海鲜菇、袖珍菇等菇产业。

      月亮山独有的野生菇,也给九阡妇女带来了季节性的可观收入。每年3至5月、9至12月的两个季节,雨一停就会有200多人的妇女大军进山采菇,两三个小时就可以采三四公斤。按每公斤20元折算,一天的收入可以达到300元左右。经过初步统计,全镇每年采卖野生菇的收入超过1000万元。

      “乡村振兴里的产业振兴,最主要的目的不在于‘输血’,而是在于‘造血’,在于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老百姓的自主发展能力,扩大就业,促进增收。”韦子涵的8年基层工作,既参与和见证了贵州脱贫攻坚“千年一跃”的高光时刻,也对乡村振兴有了新的感悟。

      拿高原农业公司来说,每年就业人数在400人左右,大家下班离社区只有约3分钟的车程,就业工资在每人每月3000元以上。2019年该公司开始分红,建档立卡脱贫户1608户、7400人,按照5%的比例分红,每户可得834.36元;村集体分红14.3万元,分红总额超过148万元/年。“每年该公司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的总产值将近950万元”。

      此外,酒产业带动常年就业100人左右,带动季节性临时就业300人次;白茶产业带动常年就业50人,带动季节性临时就业2万人次;菇产业带动常年就业400人左右。

      “四大产业可以解决常年就业900人左右、季节性临时就业超过2.5万人次。”韦子涵介绍说,三都自治县森林覆盖率达72.47%,近年来,三都围绕“两山”理念,着力解锁“生态密码”,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九阡镇还发展了木材加工、花椒、板蓝根、蔬菜等产业。

      “2011年全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6元,2019年提前一年脱贫,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14元,2021年这个数据增长到了13530元。”韦子涵说,现在的九阡镇生机和活力越来越强。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