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慈溪市和安龙县两地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总目标,调弱项、补短板、创新板,深化产业合作、消费扶贫、劳务协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援等多领域合作,探索创新东西部扶贫协作新模式,推动实现帮扶协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创新帮扶模式,助推产业扶贫。通过政府主导、园区市场化营运模式,合作共建集制造研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技能培训、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为一体的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城。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近0.6万名新市民实现就近就业,通过利益联结带动1700余个贫困家庭脱贫增收。制定出台《安龙县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将对口帮扶资金最大限度向产业项目倾斜,重点围绕市场前景广、用工需求大的“一主三辅”主导产业,累计投入宁波对口帮扶资金1.382亿元,实施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茶叶、种桑养蚕等扶贫产业项目34个,产业项目资金比例达86%以上,受益贫困人口24500余人。制定出台东西部扶贫协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共计接待东部地区30余家企业前来实地考察,引进东部企业17家,累计投资9.5亿元,受益贫困人口1万余人。
——深化产销对接,助推消费扶贫。安排对口帮扶资金120万元,对组织电商人员培训、企业到东部地区开展销会、销售农特产品到东部地区给予奖补,截至目前,10余家企业到东部地区参加农特产品展销会4次,开展电商培训4128人次。在慈溪市设立安龙藕粉、面条等农特产品直营店,在宁波开设安龙小黄牛销售专柜,与“本来生活网”签订销售协议,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安龙农特产品在东部地区的销售额累计近4亿元。帮扶城市通过农产品进农贸市场、进超市、进机关等方式,积极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认购安龙农特产品。充分利用工会的组织力量,安排资金1000万元发动工会会员购买安龙农特产品消费扶贫大礼包。
——强化劳务协作,助推就业帮扶。成立安龙县驻慈溪市劳务协作工作站,建立务工人员微信群,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务工人员实际需求,促进在慈务工人员稳定就业。精准摸排安龙县贫困劳动力外出用工意愿和岗位需求,对接慈溪市全面收集东部地区用工岗位,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用工岗位,组织举办专场劳务招聘会5场、提供岗位1万余个,帮助就业1000余人。同时,外出务工前,有针对性地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家政服务、服装加工、电子装配等岗前培训3000余人次。针对部分低学历、无技能、年龄偏大、无经验等贫困劳动力务工难的问题,慈溪市开发了零门槛就业条件的爱心岗位1243个,月薪5000至6000元,有效解决该类困难群体就业278余人。
——凝聚爱心合力,助推社会帮扶。广泛发动和凝聚慈溪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力量,有效运用各项慈善资助资金,开展助贫、助残、助孤等结对帮扶活动,累计募捐社会帮扶资金2369.67万元,直接受益贫困人口7366人。专项设立“宁波博爱基金”,首次注入社会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奖励小升初、中考、高考成绩优异的贫困学子,资助因病致贫的贫困家庭,救助临时困难的群众,现已受益500余人。
——加强人才交流,助推智力帮扶。慈溪市54所学校、12家医疗单位组团实现安龙县教育、医疗实操、远程结对帮扶全覆盖,实现东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便捷共享。累计选派教育、医疗、农技专家赴安龙培训专技人员90余名,精准培训骨干教师4024人次,开展医疗业务培训18次,填补安龙县8项诊疗技术空白。(通讯员 胡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