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要着力筑牢生态屏障,强化环境污染治理,推进全面绿色发展,不断提高“含绿量”、降低“含碳量”,奋力在守住“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绿水青山上取得新成效。
谆谆嘱托牢记于心,砥砺奋进正当其时。全会精神在州生态环境系统各级、各部门的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立足本职岗位,纷纷表示将以坚定信念锚定目标,以务实作风苦干实干,以有力举措推动全会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万峰林 图/陈剑平
州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赵龙表示,将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八届十次全会部署和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突出问题整改,锻造忠诚担当的环保铁军,在忠诚感恩、善作善成中展现“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黔西南新风采。
“作为州生态环境局兴仁分局执法大队的一员,我始终秉持‘铁腕执法、柔情服务’的工作信条。”州生态环境局兴仁分局工作员韦进掷地有声,“既要以雷霆之势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让破坏生态者无处遁形,又要用专业视角助力企业构建绿色发展体系,为守护兴仁的绿水青山织密防护网,让这片土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近年来,黔西南州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起生态保护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水清岸绿的湿地公园
“州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州生态环境区域监测站办公室负责人彭秋浩话语坚定有力,“我将以‘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生态,在产业升级中厚植绿色底蕴,在生态保护中激活发展动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守护蓝天净土,用优质生态答卷提升群众幸福生活的‘绿色质感’。”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各级、各部门的党员干部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保护生态步履稳健,交出了一份“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发展答卷”。
在黔滇桂三省(区)交界的珠江流域,万峰湖作为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为粤港澳大湾区“压咸补淡”的重任。“十三五”初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箱无序养殖等问题接踵而至。
生态良好的万峰湖 图/吴明
黔西南州将万峰湖治理作为践行“国之大者”的关键战役,主动打破行政壁垒,携手云南省曲靖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共同编制《万峰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建立跨省联席与联合执法机制,实现污染共治。同时,以清源、清网、清岸、清违“四清”行动为突破口,向污染问题发起全面总攻,并出台《黔西南州万峰湖保护条例》,将治理经验上升为地方法规,为生态保护穿上坚实“法律铠甲”,让群众从“靠水吃水”转向“护水富水”,共享生态治理带来的发展成果,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协同发展之路。
2023年,万峰湖(贵州段)荣获“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称号,成为展示贵州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如今的万峰湖,湖面碧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候鸟翔集、鱼跃人欢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这不仅是黔西南州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鲜活缩影。
万峰湖美景如画 图/刘朝富
“万峰湖的蜕变,是党建引领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的典范。”州生态环境局第一党支部书记周园缘满怀激情地说,“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我们亲历了跨省协作凝聚治理合力的过程,见证了‘四清’行动破解污染顽疾的魄力,更感受到法治保障对生态保护的关键作用。下一步,支部将以州委全会精神为指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探索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协同发展路径,为筑牢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生态铁军力量。”
如今,万峰湖的生态治理故事仍在续写精彩篇章。这片重焕生机的水域,已然成为绿色发展的热土。当地因地制宜,构建起湖岸芒果种植、生态垂钓休闲、主题民宿体验、特色餐饮服务“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体系,推动农业、旅游、服务业深度融合,让沿岸百姓依托青山绿水吃上了“生态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万峰湖 图/张霆
“万峰湖从生态‘痛点’到幸福河湖的华丽蝶变,是多方协同攻坚的智慧结晶。三省(区)打破行政壁垒,以制度创新构建跨省共治格局,以‘四清’行动啃下污染治理‘硬骨头’,以法治利剑筑牢生态保护防线,这不仅是一方水域的涅槃重生,更是发展理念从‘先污染后治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革新。州生态环境局将锚定更高标准,持续深化治理成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让这颗‘高原明珠’持续释放生态红利,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州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姚青如是说。
时代使命催人奋进,绿色征程步履铿锵。州生态环境系统各级、各部门的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锚定目标,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攻坚克难,以“枝叶关情”的初心守护生态,奋力书写“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生态发展新答卷,让绿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鲜明底色与最强劲引擎。(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韦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