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兴义市紧紧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有关要求,多方筹措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创新帮扶措施,兴义市“大红袍、海子梨”特色良繁种植协作项目有序推进。
精心谋划,筹措项目资金。宁波挂职干部、兴义市委常委、副市长施建苗一到兴义,就带着扶贫办工作同志对当地产业项目进行调研,在了解到兴义“大红袍”良种繁育困难这一问题后,立即邀请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并与宁波、黔西南两地干部会商后,将兴义“大红袍”“海子梨”特色产业项目纳入帮扶项目申报计划,在宁波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争取到了宁波市100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其中200万元专门用于兴义“大红袍”“海子梨”项目,支持联栋育苗大棚、圃道、排水沟、蓄水池和管理用房等建设。同时,协调余姚市5个乡镇筹资135万元,专门支持包括则戎在内的5个贫困乡镇农业产业发展,解决了项目实施的燃眉之急。
精细服务,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破除部分党政干部的“等靠要”思想,组织当地党政干部、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分赴浙江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开展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业务培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养。经挂职干部牵线搭桥,与贵州大学签订了兴义“大红袍”“海子梨”产业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协议,并开展“大红袍”“海子梨”优良品种的种质调查与鉴定、良种收集与母本园建设、苗木基地建设与种苗繁育等工作。同时,邀请余姚市农业局、余姚市供销社和余姚林特水果首席专家到“大红袍”“海子梨”产业基地把脉问诊,为兴义贫困户和致富带头人提供栽培技术指导和培训。
精准施策,强化跟踪管理。制定完善《兴义市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按照“党支部+平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就业带动、技术培训、保底分红等形式,确保项目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链接机制,覆盖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429人。在加强项目监管上,定期检查项目进程,确定扩种区域,基地提供的精品水果苗木,覆盖所有适宜种植区域。经过短短的7个多月,特色产业育苗大棚、喷灌设施、蓄水池和管理用房已建设完工,成功嫁接了“海子梨”2.5万株,成活率达95%。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兴义“大红袍”嫁接3万株,兴义“海子梨”“麦熟李”嫁接15万株,实现涉及乡镇贫困户带动全覆盖,逐步形成黔西南州地方特色水果产业带。(韦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