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图说金州
> 本地资讯> 图说金州

印象兴义 找回那些遗失的技艺

更新:2014-12-1 14:09|编辑:千寻|浏览:5583|评论: 1 |来源: 兴义之窗
摘要:在冬日暖暖的阳光里,小编走进兴义城中窄街小巷,寻觅那些在现代化浪潮中遗存的老技艺。科技与文明为生活带来了便捷与进步,也使的很多老技艺逐渐消失。
  兴义之窗讯 在冬日暖暖的阳光里,小编走进兴义城中窄街小巷,寻觅那些在现代化浪潮中遗存的老技艺。科技与文明为生活带来了便捷与进步,也使的很多老技艺逐渐消失。但在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方,质朴而实用的老技艺仍然在夹缝中顽强生存,占据着现代技术遗忘的角落。小编这就带你走入那些曾经为人们所熟知的技艺观园,感受旧照中的真实。

  小刘正在搅拌锅里的爆米花

  在柯沙坡往老汽车西站方向的小街上,小编惊喜地发现一处已渐渐成为古董的土制爆米花作坊,更令人惊讶的是摇着黝黑爆米锅的两人中有一位90后青年小刘。本以为小刘是在工作之余过来帮忙打下手,但细问之后才知道,他是打算子承父业,将炒爆米花的土制技艺传承下来。他说:“如果把土制当成一个特色,那么炒爆米花也可以成为一项有潜力的事业。”据《吴郡志·风俗》记载,炒爆米花源于宋代,是当时卜算吉凶的一种方法,一到春节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现在爆米花已成为一种畅销食品,很多餐馆饭店都到小刘的作坊批量购买。但受限于土制工艺,如何在保留原味的同时增加产量将是这一技艺得以发扬光大的关键。

  补鞋老大爷和他的补鞋机

  老大爷卖的自制烟卷

  随后,小编在盘江社区服务站对面看到了一位七八十岁的补鞋老大爷,正一手拿线,一手握补鞋锥,专注地修补皮鞋。锥子一扎一拉,麻线一挂一钻,动作行云流水,尽显娴熟的补鞋技艺。当看到老人边上放着的手摇补鞋机,四周摆放的水烟筒、烟丝、烟叶以及难得一见的自制烟卷,小编忍不住将它们都拍下来。在三四十年前它们只是随处可见的寻常事物,而今却成了稀罕物儿。

  巧手大爷

  离开了补鞋摊,走上小康桥头,蓦然看到一位卖日用品的老大爷正在编织竹蒸垫,看着老人一掰一折,一压一扣,手中的竹蒸垫在简单的编织中渐渐成形,仿若生灵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生生不息。摊位上摆着刚刚制成的竹蒸垫、木米斗、丝瓜瓤和蒸子,在成堆塑料制品缤纷色彩的映衬下,它们或绿或白的原色特别的吸引人,仿佛烙印着老人自强不息的印记。据了解,老人从十多岁就开始从事各种工作,期间还学会了编织手艺,用竹子编织日用品对他来说是顺手拈来,简单得很。他现在年纪大了,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出来编织些物什出售只是借此打发时间而已。

  老大爷的“地摊小店”

  老技艺不只是唤醒了我们几十年前的记忆,更多的是时刻提醒我们莫要忘了传承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根——朴实无华与自强不息的品质。然而,忧心不已的是它们却正在岁月的洪流中渐渐消逝,被时代慢慢抛弃。因此,请珍惜那些老技艺,不要让我们的根就此遗留在旧照中。(本网 千寻 拉图报道)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1)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图说金州

印象兴义 找回那些遗失的技艺

  • 编辑:千寻浏览:5583评论: 1 兴义之窗
  •   兴义之窗讯 在冬日暖暖的阳光里,小编走进兴义城中窄街小巷,寻觅那些在现代化浪潮中遗存的老技艺。科技与文明为生活带来了便捷与进步,也使的很多老技艺逐渐消失。但在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方,质朴而实用的老技艺仍然在夹缝中顽强生存,占据着现代技术遗忘的角落。小编这就带你走入那些曾经为人们所熟知的技艺观园,感受旧照中的真实。

      小刘正在搅拌锅里的爆米花

      在柯沙坡往老汽车西站方向的小街上,小编惊喜地发现一处已渐渐成为古董的土制爆米花作坊,更令人惊讶的是摇着黝黑爆米锅的两人中有一位90后青年小刘。本以为小刘是在工作之余过来帮忙打下手,但细问之后才知道,他是打算子承父业,将炒爆米花的土制技艺传承下来。他说:“如果把土制当成一个特色,那么炒爆米花也可以成为一项有潜力的事业。”据《吴郡志·风俗》记载,炒爆米花源于宋代,是当时卜算吉凶的一种方法,一到春节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现在爆米花已成为一种畅销食品,很多餐馆饭店都到小刘的作坊批量购买。但受限于土制工艺,如何在保留原味的同时增加产量将是这一技艺得以发扬光大的关键。

      补鞋老大爷和他的补鞋机

      老大爷卖的自制烟卷

      随后,小编在盘江社区服务站对面看到了一位七八十岁的补鞋老大爷,正一手拿线,一手握补鞋锥,专注地修补皮鞋。锥子一扎一拉,麻线一挂一钻,动作行云流水,尽显娴熟的补鞋技艺。当看到老人边上放着的手摇补鞋机,四周摆放的水烟筒、烟丝、烟叶以及难得一见的自制烟卷,小编忍不住将它们都拍下来。在三四十年前它们只是随处可见的寻常事物,而今却成了稀罕物儿。

      巧手大爷

      离开了补鞋摊,走上小康桥头,蓦然看到一位卖日用品的老大爷正在编织竹蒸垫,看着老人一掰一折,一压一扣,手中的竹蒸垫在简单的编织中渐渐成形,仿若生灵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生生不息。摊位上摆着刚刚制成的竹蒸垫、木米斗、丝瓜瓤和蒸子,在成堆塑料制品缤纷色彩的映衬下,它们或绿或白的原色特别的吸引人,仿佛烙印着老人自强不息的印记。据了解,老人从十多岁就开始从事各种工作,期间还学会了编织手艺,用竹子编织日用品对他来说是顺手拈来,简单得很。他现在年纪大了,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出来编织些物什出售只是借此打发时间而已。

      老大爷的“地摊小店”

      老技艺不只是唤醒了我们几十年前的记忆,更多的是时刻提醒我们莫要忘了传承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根——朴实无华与自强不息的品质。然而,忧心不已的是它们却正在岁月的洪流中渐渐消逝,被时代慢慢抛弃。因此,请珍惜那些老技艺,不要让我们的根就此遗留在旧照中。(本网 千寻 拉图报道)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1)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