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威宁自治县龙场镇格朵村,县果树蔬菜工作站站长董恩省在给百余位农户讲授果树嫁接技术和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讲课分为理论课和实操课。
“半个月来,我一直在龙场镇格朵村、树舍村、宣丰村等村轮回搞培训,每天上课时间从下午4点钟到晚上9点钟;接下来,马上又要转移到迤那镇继续培训,又将进行15天。”董恩省介绍,他平时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培训上,今年1月至5月,培训人数已超过1.5万人次。
今年56岁的董恩省,从事果蔬技术推广工作已有34载,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还是毕节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毕节市市管专家。
作为果蔬专家,董恩省的主要工作就是培训农民和进行果蔬种植技术推广。2017年,董恩省的足迹踏遍威宁39个乡镇(街道),举办农技培训200余场次,累计培训3万余人,许多农户通过参加培训学到果蔬种植技术,实现了脱贫摘帽,走上致富道路。
“去年,听了董老师讲的白萝卜种植技术后,我种植了4亩白萝卜;一年种植3季,每亩纯收入上万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草海镇卯关社区种植户马红稳非常开心。
威宁由于海拔落差大,造就了丰富的蔬菜品种,目前威宁境内有90种果蔬在生长。其中,紫皮大蒜、魔芋、折耳根、白萝卜、白菜是经济效益排名前五的蔬菜品种。
“种植紫皮大蒜,每亩纯收入在1.8万元以上。2017年因为蒜价上涨,每亩甚至买到了六七万元;种植折耳根、白萝卜等蔬菜,每亩产值也在七八千元,和传统种植相比,收入增加不止一倍。”董恩省介绍,“不过,紫皮大蒜对水的需求量大,难以大规模种植,目前全县种植仅有3万多亩。”
为及时给种植户排忧解难,董恩省建立了威宁果蔬工作微信群,如今微信群里有300多人,大家遇到种植难题就在微信里进行咨询。“年轻人都是在微信群里咨询,对于年纪大、不会使用微信的种植户,就打电话来咨询。”董恩省说。
34年来,董恩省主持了“威宁梨、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威宁大黄梨低产园改造利用与示范”等研究课题;在全县各乡镇指导建立了苹果、梨、桃、樱桃、石榴等水果基地5万余亩。
此外,董恩省还积极参加“返乡农民工自我创业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雨露计划”等培训工作……
“看到威宁果蔬事业不断壮大发展,看到群众靠种植果蔬实现了脱贫致富,我很自豪。”董恩省如是说。(王远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