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赴普安县采风媒体团从普安县城向龙吟镇小洞村出发,还没看到小洞村的大门,随风飘来的歌声就让人为之一振。走近一看,寨子门口站满了村民,迎客的苗民脸上泛起了笑容,大门前一根红绸子横亘在路中间。欢迎的人群里有老人、少妇、儿童、少女,路的一旁还站着好几个中年男子吹着号角。迎客歌响起,站在最前面的一排苗家少女端起手里的酒,往游客的队伍中走去……
伴随着苗胞特有的《芦笙棒舞》、《山歌对唱》、《苗族鼓歌》、《祈福》、《欢乐跳坡节》等节目逐一亮相,采风队伍走进了有着优美舞姿、悠扬歌声的龙吟镇———中国苗族第一镇。
据同行的普安县委宣传部长罗立介绍,居住在普安县龙吟镇各支系的苗族群众个个会唱歌,很多村民还会弹奏乐器,吸引了不少山外客人。特别是该镇石古村的苗族农民“合唱团”的歌声,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歌舞罢,采风团一行来到石头古村,“合唱团”登场,唱起了拿手的四声部合唱。据了解,“合唱团”全由村菁门口、石古村新寨、黄猫坪三个村寨的大花苗(苗族的一个分支)组成,最初只有40多人。大花苗物质条件虽较困乏,但劳动之余,大家都要聚在一起放声歌唱,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中。他们不但能传唱祖辈们留下的苗族原生态歌曲,也能演唱民族、美声、流行等唱法的作品,现今他们的四声部合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且,乐感与服饰之美融为一体,让人领略到一方独特的民族文化。
为丰富苗族群众文化生活,让他们走出大山、登上更高的舞台,普安县委宣传部、县民宗局、县文体广电局等部门对该“合唱团”进行了倾心打造,选拔出40名苗族群众充实到“合唱团”队伍中,这样就使该团拥有了较为固定的80名演员。
自2008年以来,龙吟苗族农民合唱团多次参加全州、全省、全国多项比赛活动,并多次获奖。2008年参加黔西南州“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获二等奖;2008年12月参加黔西南州首届职工民族文化艺术节获一等奖;2009年9月参加“国庆60周年普安爱国歌曲大家唱”获二等奖;2009年11月参加全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受到多家媒体专访,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专门播放了他们的演唱录音。
曾经在江苏打工,现在在合唱团里弹琴教歌的村民杨红军说:“我们村子里的人一生下来就教他识谱,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所以这个村有个“怪相”,大多数人不识汉字,但包括妇女在内的很多人都能够认识简谱、五线谱和苗族文字谱。
“我们欢迎各位朋友,平安来到了,我们欢迎各位朋友,来呀来到了,你们为帮助我们,平安来到了……”村民们把自编自唱的《欢迎歌》送给客人,他们用纯美的歌声,美好的祝愿,将自己多才多艺的一面展现给了客人,让人流连忘返。
苗族群众对唱歌的热爱与执著,已经成为日常的娱乐休闲方式,成为苗家人精神生活的新景观。在歌声里,他们忘却了环境的艰苦,不再担心生活的不易,平淡清苦的生活也精彩起来了。近年来,苗寨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倍受关注,村民们两年以前住的全部是土坯房,去年县里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国家给每户1.5万至2万元的补助,苗胞们的住房条件正在改善。此外,黄猫坪的移民搬迁工程已在2008年全部完成。明年初,宽阔平整的新公路就要通进石古村的新寨和黄猫坪。箐门口和新寨的危房改造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家家户户都得到1.5万至2万元的补助。该县民宗局已提供资金维修箐门口被雨水冲断了的公路,苗家人的生活条件正在日渐改善。记者手记在不断提倡坚守民族特色,保护原生态的过程中,把可以与时俱进的东西,带到原生态的寨子里去也是必不可少的。让所有人物质和精神上都富足起来,原生态的歌声才会飘得更远、更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