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普安红> 图文报道
> 普安红> 图文报道

普安茶旅一体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

更新:2016-2-5 14:48|编辑:吴小国|浏览:4547|评论: 0 |来源: 兴义之窗
摘要:4月12日,群众正在抓紧最后几天采摘春茶,普安今年春茶产量预计将达2900吨左右——罗坚摄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的普安县,地处北纬25°,全县平均海拔1400米,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山峦叠嶂 ...

4月12日,群众正在抓紧最后几天采摘春茶,普安今年春茶产量预计将达2900吨左右——罗坚摄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的普安县,地处北纬25°,全县平均海拔1400米,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山峦叠嶂,云雾袅绕,河流众多,是茶叶生长的最佳地点,数百万年前就已有四球古茶在此生长繁衍,被专家认定为是茶叶的起源地之一。普安茶文化极其厚重,茶叶品质非常优良,秦汉时期当地百姓所制的茶叶就已作为商品销往全国,明清时期当地布依族群众所制“福娘茶”被作为极其珍贵的礼物进行交往或上供朝廷。时下,普安县又正依托2万多株珍贵的四球茶古茶树资源和中国古茶树之乡、黔茶第一春等名片优势,走出一条以龙头企业为带动、茶品质为优势、茶文化为主题、茶园风光为特色的茶旅一体化发展之路,实现茶产业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加快了同步小康的步伐。

  一个茶农的华丽转身

  4月12日,春茶采摘虽已接近尾声,但笔者在普安县江西坡镇茶果场内仍然见到一派繁忙的采茶景象,三五成群的群众有说有笑的穿梭在茶园中,不时还能听到阵阵欢快悦耳的布依族民歌。

  “今年茶青价格比去年高,我家的10亩茶,已经收入六七万元。”正在采茶的群众举手投足间都释放着喜悦与自信。

  “这片500亩茶园,是在我们合作社指导下种植的示范基地。”普安县天龙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晓峰指着绿油油的山坡告诉笔者。

  据介绍,普安县目前正采取“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作为茶园建设主体,建成高标准的示范基地,形成农户支持公司,公司带动农户发展的良好格局。整个茶园的管理实现了高效率、标准化建设,茶叶的产量、品质等都得到大幅提升。经测算,群众种植1亩茶叶的平均收入已达到五六千元以上,管理较好的茶园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

  “今年,我们合作社新种植了2000亩茶园,涉及农户500多户,还对200多户老社员进行了一次茶园管理方面的轮训。”陈晓峰接着介绍说,“管理水平上去了,产量、质量也上去了,我们合作社今年给出的茶青收购价格比去年平均上浮了30%左右”

  一路看,一路聊。陈晓峰还说到:“由于普安茶叶的销路越来越好,合作社近几年发展很快,前年刚在联盟村新建了1个茶厂,今年春茶开采前又在茶果场承包了1个老茶厂,现在3个茶厂生产的茶叶都供不应求。”

  面对眼前鲜嫩的茶青,陈晓峰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索性走进茶园为群众示范起了采茶技巧,他感慨到,20年前自己也是一名茶农,一个人种茶、采茶、制茶,然后背着茶叶到处销售,直到200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动员下成立了合作社后,才逐步做大了自己的茶叶产业,而让他最得意的还是带动了一大片群众跟着他一起种茶致富。

  据统计,随着普安县不断加大对茶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的培养及扶持力度,目前,全县已发展茶叶企业46家,其中加工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截止2014年,还建成5个茶青交易市场,拥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5家。日渐完善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同时,该县正依托“中国古茶树之乡”的称号和现有的2万多株野生四球茶古茶树,大力实施“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的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打造“普安四球茶”公共品牌商标,增强茶产业市场竞争力。

  龙头企业的发展之路

  走进普安县宏鑫茶业公司后,到处看到又是一派“科技为先,创新立业”的氛围。从公司电子监控设备内可以看到,位于10公里以外的大洼茶场内,工人们正用机械收割机进行鲜叶采收,摄像头对此操作进行着全程远程监控;车间厂房内,全是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场面一派繁忙。

  “我们要实现茶产业的工业革命。”在宽敞干净的加工车间,公司老总曹宏向笔者说道,公司花重金研制引进了一条全世界最先进的红碎茶生产线,搭建起全方位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并对所有出产的产品进行茶多酚、氨基酸等鉴定以便用科学数字量化品质……

  随着曹宏手指的方向,笔者在车间里看到,几百平米的车间内只有3名工人在操作。从碎茶到制成品,整个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工人只需负责设备的查看和维护。“从鲜叶到成品只需要一个半小时,一天能产出8吨红碎茶。”曹宏自信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普安县江西坡镇,成立于2011年,项目总投资5.3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9亩,投资达1.3亿元,兴建厂房23800平方米,综合楼1500平方米,企业于2013年3月1日投入生产,年产有机红碎茶1500吨,公司生产的红碎茶主要销往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城市和国家。

  由于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公司现已拥有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所生产的产品经过检测,农残指标全部符合欧盟481项,成为农残检测通过全球权威检测机构SGS出具的欧盟481项全部合格的茶叶企业,该企业质量认证方面也通过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和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流转老茶园进行改造,创建有机生态茶园,通过免费提供先进种、采、管理技术,垫资生态农药、有机肥等一系措施,从经济、技术上有效解决茶农的后顾之忧,引导群众对茶园实行标准化管理,对茶树进行高效利用。该公司现已带动周边5000余户农民实现了普遍增收,同时解决了136人的就业和4000余人次的常年机械采茶工。

  时下,宏鑫公司还紧紧依托普安的茶资源,努力拓展生物制药等新的发展领域,与多家茶叶科研单位结盟,建立生物研发中心,开发茶多酚生物制药系列药品,用科技的手段把茶的综合利用开发出来,引领茶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不仅要制茶,也要研究茶叶的有效成分,研究开发新药品。”曹宏谋划着公司发展未来并实现多元化发展。曹宏认为,未来与茶有关的生物制药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茶旅一体的能量释放

  万亩茶园铺满绵延群山。通过近几年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茶叶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普安县目前已种植有茶园10.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5.8万亩,并计划到2020年,使茶园总面积增加到1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达6万亩以上。

  山清水秀,人勤物美的普安茶区,无异于是最好的旅游开发资源。普安县委、县政府抢抓“5个100工程”机遇以及赵克志书记在2014年7月到黔西南调研时提出的“旅游产业旺起来”的要求,大力推进江西坡茶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编制了2014至2022的景区建设发展规划,为普安县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止目前,该景区共投入2971.3万元,建成茶园观光亭4个,观景长廊1条,景区茶艺展示厅1座,实施观光茶园5000亩,新建景区旅游公路5公里、改造26公里。该景区已被列入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2014年还被评为全省十佳农业旅游景区。

  同时,景区内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完成了“三改”210户,庭院硬化221户663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2盏,串户路硬化4000米,新建了文化广场,对房屋进行了独具布依族风格的立面改造等。并大力发展生态鸡养殖项目及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加大布依族文艺演出队伍建设,结合当地布依族民族风情节日和民族活动,培养了大批布依族本土文艺人才。

  为逐步改善旅游接待条件,仅2014年,普安还引进民间资本6.5亿元投入酒店餐饮业,现已建成宾馆酒店20多家,共有客房2000余间,床位4500多个。时下,该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茶文化广场等都在持续推进。

  如今走进江西坡茶文化旅游景区内,映入眼帘早已是一幅幅集茶山风光、果园飘香和硬化路、白墙黛瓦农家小屋、布依小打音乐等共同融为一体的美丽画卷。(通讯员 罗坚报道)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普安红 > 图文报道

普安茶旅一体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

  • 编辑:吴小国浏览:4547评论: 0 兴义之窗

  • 4月12日,群众正在抓紧最后几天采摘春茶,普安今年春茶产量预计将达2900吨左右——罗坚摄

      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乌蒙山区的普安县,地处北纬25°,全县平均海拔1400米,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山峦叠嶂,云雾袅绕,河流众多,是茶叶生长的最佳地点,数百万年前就已有四球古茶在此生长繁衍,被专家认定为是茶叶的起源地之一。普安茶文化极其厚重,茶叶品质非常优良,秦汉时期当地百姓所制的茶叶就已作为商品销往全国,明清时期当地布依族群众所制“福娘茶”被作为极其珍贵的礼物进行交往或上供朝廷。时下,普安县又正依托2万多株珍贵的四球茶古茶树资源和中国古茶树之乡、黔茶第一春等名片优势,走出一条以龙头企业为带动、茶品质为优势、茶文化为主题、茶园风光为特色的茶旅一体化发展之路,实现茶产业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加快了同步小康的步伐。

      一个茶农的华丽转身

      4月12日,春茶采摘虽已接近尾声,但笔者在普安县江西坡镇茶果场内仍然见到一派繁忙的采茶景象,三五成群的群众有说有笑的穿梭在茶园中,不时还能听到阵阵欢快悦耳的布依族民歌。

      “今年茶青价格比去年高,我家的10亩茶,已经收入六七万元。”正在采茶的群众举手投足间都释放着喜悦与自信。

      “这片500亩茶园,是在我们合作社指导下种植的示范基地。”普安县天龙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晓峰指着绿油油的山坡告诉笔者。

      据介绍,普安县目前正采取“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作为茶园建设主体,建成高标准的示范基地,形成农户支持公司,公司带动农户发展的良好格局。整个茶园的管理实现了高效率、标准化建设,茶叶的产量、品质等都得到大幅提升。经测算,群众种植1亩茶叶的平均收入已达到五六千元以上,管理较好的茶园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

      “今年,我们合作社新种植了2000亩茶园,涉及农户500多户,还对200多户老社员进行了一次茶园管理方面的轮训。”陈晓峰接着介绍说,“管理水平上去了,产量、质量也上去了,我们合作社今年给出的茶青收购价格比去年平均上浮了30%左右”

      一路看,一路聊。陈晓峰还说到:“由于普安茶叶的销路越来越好,合作社近几年发展很快,前年刚在联盟村新建了1个茶厂,今年春茶开采前又在茶果场承包了1个老茶厂,现在3个茶厂生产的茶叶都供不应求。”

      面对眼前鲜嫩的茶青,陈晓峰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索性走进茶园为群众示范起了采茶技巧,他感慨到,20年前自己也是一名茶农,一个人种茶、采茶、制茶,然后背着茶叶到处销售,直到200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动员下成立了合作社后,才逐步做大了自己的茶叶产业,而让他最得意的还是带动了一大片群众跟着他一起种茶致富。

      据统计,随着普安县不断加大对茶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的培养及扶持力度,目前,全县已发展茶叶企业46家,其中加工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截止2014年,还建成5个茶青交易市场,拥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5家。日渐完善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同时,该县正依托“中国古茶树之乡”的称号和现有的2万多株野生四球茶古茶树,大力实施“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的三位一体品牌战略,打造“普安四球茶”公共品牌商标,增强茶产业市场竞争力。

      龙头企业的发展之路

      走进普安县宏鑫茶业公司后,到处看到又是一派“科技为先,创新立业”的氛围。从公司电子监控设备内可以看到,位于10公里以外的大洼茶场内,工人们正用机械收割机进行鲜叶采收,摄像头对此操作进行着全程远程监控;车间厂房内,全是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场面一派繁忙。

      “我们要实现茶产业的工业革命。”在宽敞干净的加工车间,公司老总曹宏向笔者说道,公司花重金研制引进了一条全世界最先进的红碎茶生产线,搭建起全方位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并对所有出产的产品进行茶多酚、氨基酸等鉴定以便用科学数字量化品质……

      随着曹宏手指的方向,笔者在车间里看到,几百平米的车间内只有3名工人在操作。从碎茶到制成品,整个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工人只需负责设备的查看和维护。“从鲜叶到成品只需要一个半小时,一天能产出8吨红碎茶。”曹宏自信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普安县江西坡镇,成立于2011年,项目总投资5.3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9亩,投资达1.3亿元,兴建厂房23800平方米,综合楼1500平方米,企业于2013年3月1日投入生产,年产有机红碎茶1500吨,公司生产的红碎茶主要销往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城市和国家。

      由于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公司现已拥有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所生产的产品经过检测,农残指标全部符合欧盟481项,成为农残检测通过全球权威检测机构SGS出具的欧盟481项全部合格的茶叶企业,该企业质量认证方面也通过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和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流转老茶园进行改造,创建有机生态茶园,通过免费提供先进种、采、管理技术,垫资生态农药、有机肥等一系措施,从经济、技术上有效解决茶农的后顾之忧,引导群众对茶园实行标准化管理,对茶树进行高效利用。该公司现已带动周边5000余户农民实现了普遍增收,同时解决了136人的就业和4000余人次的常年机械采茶工。

      时下,宏鑫公司还紧紧依托普安的茶资源,努力拓展生物制药等新的发展领域,与多家茶叶科研单位结盟,建立生物研发中心,开发茶多酚生物制药系列药品,用科技的手段把茶的综合利用开发出来,引领茶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不仅要制茶,也要研究茶叶的有效成分,研究开发新药品。”曹宏谋划着公司发展未来并实现多元化发展。曹宏认为,未来与茶有关的生物制药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茶旅一体的能量释放

      万亩茶园铺满绵延群山。通过近几年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茶叶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普安县目前已种植有茶园10.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5.8万亩,并计划到2020年,使茶园总面积增加到1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达6万亩以上。

      山清水秀,人勤物美的普安茶区,无异于是最好的旅游开发资源。普安县委、县政府抢抓“5个100工程”机遇以及赵克志书记在2014年7月到黔西南调研时提出的“旅游产业旺起来”的要求,大力推进江西坡茶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编制了2014至2022的景区建设发展规划,为普安县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止目前,该景区共投入2971.3万元,建成茶园观光亭4个,观景长廊1条,景区茶艺展示厅1座,实施观光茶园5000亩,新建景区旅游公路5公里、改造26公里。该景区已被列入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2014年还被评为全省十佳农业旅游景区。

      同时,景区内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完成了“三改”210户,庭院硬化221户663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2盏,串户路硬化4000米,新建了文化广场,对房屋进行了独具布依族风格的立面改造等。并大力发展生态鸡养殖项目及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加大布依族文艺演出队伍建设,结合当地布依族民族风情节日和民族活动,培养了大批布依族本土文艺人才。

      为逐步改善旅游接待条件,仅2014年,普安还引进民间资本6.5亿元投入酒店餐饮业,现已建成宾馆酒店20多家,共有客房2000余间,床位4500多个。时下,该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茶文化广场等都在持续推进。

      如今走进江西坡茶文化旅游景区内,映入眼帘早已是一幅幅集茶山风光、果园飘香和硬化路、白墙黛瓦农家小屋、布依小打音乐等共同融为一体的美丽画卷。(通讯员 罗坚报道)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