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20l7年度省级乡村名师选拔培养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2017年度省级乡村名师选拔培养工作。
本次共选拔省级乡村名师300名, 并从中遴选40名作为我省“十三五”期间的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 。
培养方式
以三年为一个周期, 分学科、 学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培养。
第一阶段,着眼于乡村名师整体教育素质提高和学科素养提升, 送到省内外优质培训基地进行集中研修培训 。
第二阶段,分学科、学段为乡村名师组建“名师工作室”和网络研修工作坊, 并予以相应任务驱动, 充分发挥乡村名师的骨干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其他学员教师专业发展,名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教学和研究成果汇集形成名师网络研修工作坊学习资源,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面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同时实现乡村名师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第三阶段,对乡村名师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合格的继续给予支持, 考核不合格的取消乡村名师和“多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称号。
在三年的培养周期中,采取“双导师”、“双基地"的方式, 以相关学科专家为理论学习导师, 以省内外中小学特级教师、名师为实践导师,配备理论和实践导师各一名。理论导师负责指导名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规划、理论研修和教科研。实践导师进行教学示范和实践指导,帮助提升教育教学和示范引领能力。
推荐条件
(一)基本条件
1、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师德高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精通业务。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在教育教学中能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学生、家长、同行高度认可。对有违反规定进行有偿补课、体罚学生及其他有损教师声誉等行为并经查实的,实行一票否决。
2、乡村学校任课教师,工作主动积极;或有过乡村学校任教经历的城市学校教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同意,能确保入选乡村名师后的未来3年,在乡村学校承担1个以上班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一致的学科教学任务;或在乡村学校教师中已有一定影响力,对乡村教育有所研究、实践,能组织、领导20名以上的乡村学校教师开展乡村教育教学行动研究的城市学校教师。城市教师不高于10%。
3、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教学工作量他满,按时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校级领导应兼任至少一门与专业技术职务一致的学科课程教学工作。年度考核为合格以上。原则上男教师在50周岁以下(1966年12月31日后出生) ,女教师在45周岁以下(1971年12月31日后出生) 。
近5年内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 或获得2次以上县级教学质量奖的教师,年龄可相应放宽2周岁。
4、所在学校具有一定的办学影响力和硬软件条件 。在当地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开放办学,与其他学校保持长期的办学交流。具备网络应用环境条件,能为名师组建工作室、教师工作坊等网络研修平台。
(二) 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教师优先推荐
1、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或特级教师、省级以上教学名师、省级骨干教师。
2、市(州)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区、市)县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或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助理。
3、2010年以来,担任过''国培计划”网络研修教师工作坊项目坊主;在省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中担任研修组长,且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指导本校教师3人以上、外校教师3人以上,有被指导教师的过程记录材料。
4、2010年以来,承担过省内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集中培训授课讲师2次以上;受具备“ 国培计划''项目承担资质的院校(机构)或省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为教师培训授课1次以上。
5、2010年以来,作为教师代表参加过省级以上教师节重要庆視活动,优秀教师巡国宣讲、报告等活动。
(三) 其他申报者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三
1、市(州)级骨干教师;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县(区、市) 级骨干教师;或近5年来教育教学能力特别优秀的普通乡村青年教师。
2、2010年以来,担任过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术讲座、优质课、示范课(提供主办单位文件通知书、教案等有关材料)等教研、教育学术活动的主讲教师或评审专家2 次以上;或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为培训活动的培训教师或辅导教师2次以上;或承担过“国培计划”远程网络培训项目辅导教师2次以上 。
3、 2010年以来,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参加过“国培计划''外出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1次以上或省级集中培训2次以上,且被评为优秀学员。
4、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2010年以来, 独立编写经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在全县(市、区)学校内使用过两届且效果好的补充教材或选修教材;或作为第一作者,获省级三等以上教育科研、教学成果奖;或是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负责人(有开题立项文件和结题证书);或在发表年度为中文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发上表教育类专业论文1篇;或在教育类专业普刊、报纸发表第一作者文章5篇。
5、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获得过市(州)级、县(市、区)级党委、政府“优秀教师"、 “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先进个人"表彰,或市(州)级1次、县(市、区)级2 次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工作表彰;或获市(州)级1次、县(市、区)级2 次以上教育教学质量(如中考质量奖)优秀奖。
6、2010年以来,培养指导本地区或本校3名以上中青年教师,效果显著;或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参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行政部门组织的任教学科有关竞赛及体艺汇演活动,获省级三等奖以上,或获市(州)级二等奖,或获县级一等奖2次以上。
7、省级名师(名校长)、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成员,且协助主持人组织工作室活动2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