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已经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今后中考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来领会一下这份文件的主要精神吧。
中考改革到底改什么?
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改变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
●改变考试科目构成
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体育也纳入录取计分科目。
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
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但并不要求将所有科目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发展学生优势特长。所以,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将可以选择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之外的其它“录取计分科目”。但是,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要文理兼顾。没有选择的科目,要达到“合格”。
●改变考试内容
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
●改变成绩表达
1、可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的要求,避免学生分分必争、过度竞争。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
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3、改革招生录取办法。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改为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录取参考。
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中考改革何时开始?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预计,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