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丨晴隆二十四道拐与陈嘉庚精神

更新:2024-11-6 10:31|编辑:柠檬树|浏览:998|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州委宣传部
摘要:  陈嘉庚,远在重洋,是“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晴隆24道拐,鸦关要塞,是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必由之地。看似毫无关联的人与地之间,却有着感人至深、意义深远的“家国情怀”……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启 ...
  陈嘉庚,远在重洋,是“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晴隆24道拐,鸦关要塞,是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必由之地。看似毫无关联的人与地之间,却有着感人至深、意义深远的“家国情怀”……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启动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很快中国就失去半壁江山。1939年10月,日本封锁全部海岸线。12月切断滇越铁路。为打破日军的封锁,将国外购买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运抵抗战前线,当时先后修建开通了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和中印公路,大量物资只能通过公路运达昆明,后再经滇黔线的二十四道拐才能送到前线和“陪都”重庆。


  当时国内驾驶员和修理工奇缺。陈嘉庚通过南侨总会招募南侨机工3000多人。这些南侨机工满怀爱国热情,离别南洋亲友,回到祖国大西南,在异常崎岖艰险的万里运输线上,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运送各种国内急需的战略物资。也是这一批批的物资运送,将陈嘉庚精神带到贵州、带进晴隆二十四道拐。

  1938年10月10日,陈嘉庚领导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通电国际联盟及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履行国际公约,维护世界和平。1940年,陈嘉庚回国到延安进行抗日救国详情了解,后将回国见闻如实向华侨报告,出钱出力支持共产党。1942年,陈嘉庚将华侨义捐的八百多万元存款悉数汇回祖国支持抗日。南侨机工支持祖国抗战贡献巨大,陈嘉庚认为必须记录下来。从1943年3月动笔到1944年6月,他一字一句坚持不懈地将一部近四十万字的长篇巨著《南侨回忆录》完成。《南侨回忆录》与斯诺的《西行漫记》,在帮助华侨和外界正确认识共产党,起了很大的作用,1945年3月26日,援华美军随军一名记者拍摄下二十四道拐。然而外界一直误认为二十道拐在昆明到缅甸这一段的滇缅公路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二十四道拐一直默默无闻地沉睡在历史的烟尘里,没有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直至半过多世纪后的2002年3月,二十四道拐终于被滇西抗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在晴隆县找到。


  “和老照片中一模一样。”戈叔亚当时就兴奋的说到。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晴隆24道拐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24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共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贵州省唯一入列的便是二十四道拐。

  2017年,中国侨联授予二十四道拐为贵州省首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18年,“南侨机工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名录》,真实记录了抗战期间3000多名南洋华侨志愿回国抗日的全过程。2020年11月21日,全球最后一位南侨机工蒋印生来到晴隆二十四道拐,站在观景台上,他老泪纵横的说道:“今天来看到‘二十四道拐’,来看望我的战友们在天之灵,向他们老战友敬个礼、敬个军礼。其实我现在所得的勋章,都要归功于他们。”


  93岁老人蒋印生的这段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无限感慨。而晴隆二十四道拐,作为抗战时期的生命线,它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是陈嘉庚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实物遗存。

  为传承弘扬好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年10月31日,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贵州省侨联在黔西南州开展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座谈会,深入探索24道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近年来,随着黔西南州文旅事业的发展,二十四道拐因其独特性和特殊性,也逐渐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这里也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我们将通过电影、电视、短剧等形式,向公众介绍二十四道拐在抗战时期的重要作用,以及南侨机工们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是陈嘉庚精神的具体体现,能够激发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当地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这样说到,“今年是陈嘉庚诞辰150周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展示二十四道拐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擦亮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牌子,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陈嘉庚精神,将陈嘉庚精神融入到现代社会发展中,加强联谊联络,扩大朋友圈,把这作为切入点、纽带、桥梁,带动黔西南‘康养胜地人文兴义’文化品牌建设,为黔西南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作贡献。”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晴隆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丨晴隆二十四道拐与陈嘉庚精神

  • 编辑:柠檬树浏览:998评论: 0 黔西南州委宣传部
  •   陈嘉庚,远在重洋,是“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晴隆24道拐,鸦关要塞,是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必由之地。看似毫无关联的人与地之间,却有着感人至深、意义深远的“家国情怀”……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启动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很快中国就失去半壁江山。1939年10月,日本封锁全部海岸线。12月切断滇越铁路。为打破日军的封锁,将国外购买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运抵抗战前线,当时先后修建开通了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和中印公路,大量物资只能通过公路运达昆明,后再经滇黔线的二十四道拐才能送到前线和“陪都”重庆。


      当时国内驾驶员和修理工奇缺。陈嘉庚通过南侨总会招募南侨机工3000多人。这些南侨机工满怀爱国热情,离别南洋亲友,回到祖国大西南,在异常崎岖艰险的万里运输线上,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运送各种国内急需的战略物资。也是这一批批的物资运送,将陈嘉庚精神带到贵州、带进晴隆二十四道拐。

      1938年10月10日,陈嘉庚领导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通电国际联盟及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履行国际公约,维护世界和平。1940年,陈嘉庚回国到延安进行抗日救国详情了解,后将回国见闻如实向华侨报告,出钱出力支持共产党。1942年,陈嘉庚将华侨义捐的八百多万元存款悉数汇回祖国支持抗日。南侨机工支持祖国抗战贡献巨大,陈嘉庚认为必须记录下来。从1943年3月动笔到1944年6月,他一字一句坚持不懈地将一部近四十万字的长篇巨著《南侨回忆录》完成。《南侨回忆录》与斯诺的《西行漫记》,在帮助华侨和外界正确认识共产党,起了很大的作用,1945年3月26日,援华美军随军一名记者拍摄下二十四道拐。然而外界一直误认为二十道拐在昆明到缅甸这一段的滇缅公路上。随着时间的流逝,二十四道拐一直默默无闻地沉睡在历史的烟尘里,没有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直至半过多世纪后的2002年3月,二十四道拐终于被滇西抗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在晴隆县找到。


      “和老照片中一模一样。”戈叔亚当时就兴奋的说到。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晴隆24道拐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24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共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贵州省唯一入列的便是二十四道拐。

      2017年,中国侨联授予二十四道拐为贵州省首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18年,“南侨机工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名录》,真实记录了抗战期间3000多名南洋华侨志愿回国抗日的全过程。2020年11月21日,全球最后一位南侨机工蒋印生来到晴隆二十四道拐,站在观景台上,他老泪纵横的说道:“今天来看到‘二十四道拐’,来看望我的战友们在天之灵,向他们老战友敬个礼、敬个军礼。其实我现在所得的勋章,都要归功于他们。”


      93岁老人蒋印生的这段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无限感慨。而晴隆二十四道拐,作为抗战时期的生命线,它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是陈嘉庚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实物遗存。

      为传承弘扬好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年10月31日,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贵州省侨联在黔西南州开展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座谈会,深入探索24道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近年来,随着黔西南州文旅事业的发展,二十四道拐因其独特性和特殊性,也逐渐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这里也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我们将通过电影、电视、短剧等形式,向公众介绍二十四道拐在抗战时期的重要作用,以及南侨机工们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是陈嘉庚精神的具体体现,能够激发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当地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这样说到,“今年是陈嘉庚诞辰150周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展示二十四道拐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擦亮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牌子,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陈嘉庚精神,将陈嘉庚精神融入到现代社会发展中,加强联谊联络,扩大朋友圈,把这作为切入点、纽带、桥梁,带动黔西南‘康养胜地人文兴义’文化品牌建设,为黔西南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作贡献。”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