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村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都发到位了吗?村里的资金支出是否按规定进行公示?”近日,晴隆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来到该县光照镇孟寨村抽查相关账目,实地走访督查惠民补贴补助资金是否及时发放到户。
今年以来,晴隆县纪委监委将增进民生福祉与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机结合,将现有监督力量进行统筹分配、优化组合,坚持将监督触角向基层、向群众延伸,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该县纪委监委制定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创新监督方式,细化监督任务,组建监督检查组,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补贴补助资金发放、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政策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工作,将监督任务目标化、具体化、清单化,常态化与有关部门协同联动,持续推动集中整治工作落细落实。
“我们把强化‘一线监督’作为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落脚点,将全县15个乡镇(街道)分成2个片区,上下联动,督促责任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压实主体责任,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晴隆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印发重点工作监督提示单,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室+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村纪检监督员”机制,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监督检查,下沉一线开展“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实地核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深入基层、项目实施地,以查看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为抓手,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通过工作提示、工作函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从严查处借乡村振兴之机搞项目谋私、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啃食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同时,按照辖区分类建立发现问题、制度建设等“三本台账”,结合问题内容,适时开展“回头看”,防止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塞责、整改不力等问题。
针对村级小微权力、小额资金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等问题,将强化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管作为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抓手,重监督管理和预警防控,积极开展廉洁教育,抓早抓小,强化对“小微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让村“两委”班子主动接受上级和群众监督,进一步规范村级权力运行,让“小微权力”真正“阳光”起来,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政治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压紧压实集中整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突出重点、上下贯通、精准发力,持续拧紧责任链条,扎实开展整改整治,着力解决一批行业性、系统性问题,推动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晴隆县纪委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