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兴仁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兴仁

走进兴仁“培风书院” 探寻“书”字背后的文化密码

更新:2024-10-10 10:22|编辑:嘉丽|浏览:683|评论: 0 |来源: 薏乡兴仁
摘要:图为“培风书院”牌匾  兴仁市“培风书院”,一个隐匿于喧嚣尘世中的宁静角落,宛如一座知识的宝藏等待着被发掘。今天,让我们轻轻叩开它的大门,探寻“书”字背后的文化密码。  “其名为鲲,鲲之大…抢榆枋而止 ...

图为“培风书院”牌匾

  兴仁市“培风书院”,一个隐匿于喧嚣尘世中的宁静角落,宛如一座知识的宝藏等待着被发掘。今天,让我们轻轻叩开它的大门,探寻“书”字背后的文化密码。

  “其名为鲲,鲲之大…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培风书院传来孩子们朗读声。

图为耿瑶探寻兴仁“培风书院”的文化密码

  记者耿瑶:“朗朗书声中,有唐诗宋词的韵味,有古今中外的智慧,有科学真理的探索。这声音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流,让心灵得以滋养,让思想得以升华。今天,让我们走进兴仁‘培风书院’,一起感受文字的力量,品味历史的悠长。”

图为兴仁“培风书院”一角

  兴仁“培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学养丰厚的贡生王俊伟,阎丕忠创立。以前的培风书院位于东岳庙附近,因此兴仁市在保留原有东岳庙建筑风格基础上,将修缮与改造后的东岳庙设为现在的“培风书院”。

  耿瑶:“古人云,‘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一扇通向无尽智慧与想象的窗户,是一座跨越时空与地域的桥梁,是一位无言却能倾诉千言万语的挚友。”

图为老师正在带领学生朗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与记忆。从古老的竹简到如今的电子读物,书的形式虽不断演变,但其核心价值始终未变——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丰富心灵。

  耿瑶:“无论是深奥的科学理论,还是精彩的人文故事;无论是遥远的历史往事,还是前沿的未来展望,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翻开一本好书,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

图为兴仁“培风书院”大门

  以修缮东岳庙之行,延续“培风书院”之韵,让庙文化的高远与书院文化之底蕴契合,是兴仁市委、市委宣传部一次复兴兴仁市古城的凤凰涅槃。曾经的“培风书院”是培养人才之所,东岳庙是文保单位,如今两者融合,实现了古建筑利用,完成了让历史遗产注入书院文化的活化利用,“培风书院”不仅成为兴仁市“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更是成为兴仁市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图为杨雪接受采访

  贵州苗仙云涧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品宣部杨雪介绍说:“如今修缮一新的‘培风书院’,也是属于兴仁的城市主题书屋,首要目的是让老文物活起来,为广大阅读爱好者提供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阅读空间,同时通过对‘培风书院’和东岳庙的历史文化挖掘,进一步挖掘兴仁的历史文脉,讲好兴仁故事,延续‘培风书院’的文化价值,将文物与文化融合,实现资产盘活及文化传承的双重目的。”

  “培风书院”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文感人、以文服人、以文育人、以文强人的教育理念。让书院成为心灵滋养之所和文化传承之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耿瑶:“时光荏苒,兴仁‘培风书院’之精神和兴仁‘培风书院’的‘莘莘学子’,它、他们躺在志书中、典籍里让桑梓之人带着崇敬的目光追昔抚今,把他们高挂在时光的墙幕上,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高地。”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方文喆 罗天杞 耿瑶 报道)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兴仁

走进兴仁“培风书院” 探寻“书”字背后的文化密码

  • 编辑:嘉丽浏览:683评论: 0 薏乡兴仁
  • 图为“培风书院”牌匾

      兴仁市“培风书院”,一个隐匿于喧嚣尘世中的宁静角落,宛如一座知识的宝藏等待着被发掘。今天,让我们轻轻叩开它的大门,探寻“书”字背后的文化密码。

      “其名为鲲,鲲之大…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培风书院传来孩子们朗读声。

    图为耿瑶探寻兴仁“培风书院”的文化密码

      记者耿瑶:“朗朗书声中,有唐诗宋词的韵味,有古今中外的智慧,有科学真理的探索。这声音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与智者交流,让心灵得以滋养,让思想得以升华。今天,让我们走进兴仁‘培风书院’,一起感受文字的力量,品味历史的悠长。”

    图为兴仁“培风书院”一角

      兴仁“培风书院”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学养丰厚的贡生王俊伟,阎丕忠创立。以前的培风书院位于东岳庙附近,因此兴仁市在保留原有东岳庙建筑风格基础上,将修缮与改造后的东岳庙设为现在的“培风书院”。

      耿瑶:“古人云,‘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一扇通向无尽智慧与想象的窗户,是一座跨越时空与地域的桥梁,是一位无言却能倾诉千言万语的挚友。”

    图为老师正在带领学生朗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与记忆。从古老的竹简到如今的电子读物,书的形式虽不断演变,但其核心价值始终未变——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丰富心灵。

      耿瑶:“无论是深奥的科学理论,还是精彩的人文故事;无论是遥远的历史往事,还是前沿的未来展望,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翻开一本好书,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

    图为兴仁“培风书院”大门

      以修缮东岳庙之行,延续“培风书院”之韵,让庙文化的高远与书院文化之底蕴契合,是兴仁市委、市委宣传部一次复兴兴仁市古城的凤凰涅槃。曾经的“培风书院”是培养人才之所,东岳庙是文保单位,如今两者融合,实现了古建筑利用,完成了让历史遗产注入书院文化的活化利用,“培风书院”不仅成为兴仁市“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更是成为兴仁市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图为杨雪接受采访

      贵州苗仙云涧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品宣部杨雪介绍说:“如今修缮一新的‘培风书院’,也是属于兴仁的城市主题书屋,首要目的是让老文物活起来,为广大阅读爱好者提供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阅读空间,同时通过对‘培风书院’和东岳庙的历史文化挖掘,进一步挖掘兴仁的历史文脉,讲好兴仁故事,延续‘培风书院’的文化价值,将文物与文化融合,实现资产盘活及文化传承的双重目的。”

      “培风书院”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文感人、以文服人、以文育人、以文强人的教育理念。让书院成为心灵滋养之所和文化传承之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耿瑶:“时光荏苒,兴仁‘培风书院’之精神和兴仁‘培风书院’的‘莘莘学子’,它、他们躺在志书中、典籍里让桑梓之人带着崇敬的目光追昔抚今,把他们高挂在时光的墙幕上,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文化高地。”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方文喆 罗天杞 耿瑶 报道)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