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茂街道珉城社区是贞丰县主要的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迁入地之一。去年以来,当地以创建民族团结社区为契机,整合资源创办社区食堂,着力解决辖区50多名特困供养人员、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日常用餐难题。如今,社区食堂持续红火,受惠群众也扩展到更大范围。
最近几天,随着天气渐热,丰茂街道珉城社区民族团结食堂不仅特意准备了绿豆汤以及其它时令蔬菜汤,为大家解暑。还有时令水果变着花样提供。红烧肉、家常豆腐、青椒肉片、豆角炒肉……6菜1汤,菜式丰富。每天临到饭点,食堂就提前热闹起来,社区不便做饭的困难家庭、特殊群体陆续汇聚至此,大家拉着家常等候开饭。
“这当中有特困家庭人员、留守老人,还有打工在外老人带着孩子的家庭,做饭都是个问题。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这些情况,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在去年10月,多方统筹资源引进贞丰县鲜妈妈餐饮部开办社区食堂,对辖区内50多名群众给予每月兜底套餐优惠或部分餐费减免。”珉城社区第一书记李众说,随着食堂开办,越来越多群众慕名而来。
“每天就餐人数保持在500多人,一餐仅8块钱,部分特殊人群3块3毛钱。”既有政策的温暖,又有平价的实惠,食堂自然快速红火。记者在食堂看到,除了社区易地搬迁群众,就餐人员还有辖区企业员工、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等。
“大家听我说一说,民族食堂重承诺。品种丰富品质好,包你吃饱又吃好。拜托各位讲秩序,光盘行动记心里。”下午食堂开饭的间隙,店长薜英忙着招呼大家有序排队取餐,同时以顺口溜半说半唱宣传文明就餐。
“我今年69岁了,天天带孙孙来这里吃饭,家里基本不开火,每个月费用也就300来块钱,一天三顿饭算下来3块多钱一顿,还是很省心很划算的。”社区搬迁群众陆德成跟小孙女吃得津津有味。
“忙的时候都会过来吃的,这些菜肴品种非常多,就餐的环境非常干净舒适,口感特别好,花这个钱在其它地方吃不到这样的饭菜。”外卖小哥王周益对此赞不绝口。
丰茂街道珉城社区共有3224户14626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2311户10731人,是贞丰县主要搬迁群众迁入地。在推进民族团结社区创建过程中,当地在争取项目资金开办社区食堂的同时,还引进企业入驻进行市场化经营管理。李众介绍,为保障群众用餐安全,街道和市监局还会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确保把民生实事真正办好、办实。
“食材采购有生产基地,有加工车间,猪肉就是跟市场的价格每斤相差有3块。蔬菜呢,我们从源头采过来可能两三毛钱一斤,市场上可能会卖一两块钱一斤。我们线上搞直播现在每天大约有300人在抖音上下单,有的时候能下500单,还会做一些其他的业务拓展,经常接一些团餐。”贞丰鲜妈妈餐饮部总经理赵家刚介绍。
“在这里不仅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平常如果遇到任何问题,我们也可以向社区干部反映。大家在这里一起吃饭可以交流感情,感觉亲如一家。”社区搬迁群众黄荣江说。
“为便于社区管理,食堂还推行社区积分与就餐兑换制度,适时开展奖励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大伙儿集中就餐的时间开展政策宣传、文艺表演等活动,为大家团结协作、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李众认为,随着经营逐渐走上正轨,食堂生意越来越红火,民族团结食堂的功能也逐渐超出用餐饱腹的范畴,“团结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以群众关切的“食事”为切入口,持续办好其它民生实事,把社区群众的心凝聚到一起,群众满意度也越来越高。李众表示,下一步,社区计划以略低于周边市场的价格承办群众婚丧嫁娶宴席,一方面解决群众办酒席缺乏场所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倡导节俭办宴的良好风尚,解决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陋习和扰民问题,真正把小食堂办成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