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晴隆县“组团式”帮扶干部交出可喜答卷

更新:2024-4-30 14:29|编辑:牛油果|浏览:702|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中国黔西南讯(通讯员罗开峋)2023年以来,来自省内外的68名“组团式”帮扶干部扎根晴隆,聚焦教育、医疗、产业短板献计献策、争资争项、育人育才,凝心聚力推动晴隆教育、医疗、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真正帮到了“点子 ...
       中国黔西南讯 (通讯员 罗开峋) 2023年以来,来自省内外的68名“组团式”帮扶干部扎根晴隆,聚焦教育、医疗、产业短板献计献策、争资争项、育人育才,凝心聚力推动晴隆教育、医疗、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真正帮到了“点子上”,扶到了“关键处”,用心用情交出了一份可喜的年度答卷。

       增强改革创新“活力”。教育帮扶团队坚持改革破题,以创新增强发展活力,整体推进晴隆三中、晴隆职校迈出改革创新步伐,助推晴隆三中建立分类管理考核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10项,实施“青蓝”工程,推动教育教学制度化、规范化。晴隆职校建立学校章程及规章制度8项,新开设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投入200万元建成实训室,探索“2+1”惠州·晴隆班办学模式,纵深推进“头雁”工程。医疗帮扶团队坚持理念先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晴隆县人民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并加挂分院牌子,建立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等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调减科室6个,制定修订管理制度34项。科技帮扶团队从技术创新和运用入手,围绕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集中攻关等方面,建成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58个、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49项,申报国家“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个、省级科技项目5个。

       拓宽人才培育“路径”。发挥帮扶团队优势,坚持“输血”“造血”并重,搭建多层次人才培育平台,通过“团队带团队”“师带徒”“名师+”“基地+”等路径,建立教育名师工作站1个、医疗博士工作站1个、科研基地4个,结对培育192名晴隆本地人才。用好“后援团”优势,选派134名专业人员到帮扶单位跟岗学习,组织39名专家到晴隆讲学、培训4900余人次,完成30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选派105名学生赴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学习、50名学生到大亚湾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整合东西部协作优势,依托大亚湾—晴隆东西部协作党群“山海同心”工程,实施“山盟海誓”人才培育计划,举办“青创人才”培训8期2400余人次,选派22名村干部到大亚湾跟岗锻炼,进一步提升了村干部的能力水平,拓宽了村干部的思维境界。

       提升组团帮扶“成效”。“组团式”帮扶干部合力攻坚、奋力突围,全面提升了“组团式”帮扶工作成效。晴隆三中课堂改革成效明显,教师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氛围日益浓厚,晴隆职校88名学生被高职(大专)院校录取,1名教师在全州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省州比赛获22个奖项,3名学生在惠州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晴隆县人民医院整合力量完成了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呼吸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等重点学科建设,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开展省级课题研究1个,拓展新诊疗技术38项,开展会诊及疑难病讨论95次,多项新项目手术尚属晴隆首例。科技帮扶团队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产业取得新突破,帮扶企业(合作社)92家、农户412余户,2个农产品再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现有全县“国字号”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学官社区(脐橙)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晴隆

晴隆县“组团式”帮扶干部交出可喜答卷

  • 编辑:牛油果浏览:702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中国黔西南讯 (通讯员 罗开峋) 2023年以来,来自省内外的68名“组团式”帮扶干部扎根晴隆,聚焦教育、医疗、产业短板献计献策、争资争项、育人育才,凝心聚力推动晴隆教育、医疗、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真正帮到了“点子上”,扶到了“关键处”,用心用情交出了一份可喜的年度答卷。

           增强改革创新“活力”。教育帮扶团队坚持改革破题,以创新增强发展活力,整体推进晴隆三中、晴隆职校迈出改革创新步伐,助推晴隆三中建立分类管理考核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10项,实施“青蓝”工程,推动教育教学制度化、规范化。晴隆职校建立学校章程及规章制度8项,新开设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投入200万元建成实训室,探索“2+1”惠州·晴隆班办学模式,纵深推进“头雁”工程。医疗帮扶团队坚持理念先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晴隆县人民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并加挂分院牌子,建立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等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调减科室6个,制定修订管理制度34项。科技帮扶团队从技术创新和运用入手,围绕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技术瓶颈集中攻关等方面,建成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58个、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49项,申报国家“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个、省级科技项目5个。

           拓宽人才培育“路径”。发挥帮扶团队优势,坚持“输血”“造血”并重,搭建多层次人才培育平台,通过“团队带团队”“师带徒”“名师+”“基地+”等路径,建立教育名师工作站1个、医疗博士工作站1个、科研基地4个,结对培育192名晴隆本地人才。用好“后援团”优势,选派134名专业人员到帮扶单位跟岗学习,组织39名专家到晴隆讲学、培训4900余人次,完成30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选派105名学生赴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学习、50名学生到大亚湾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整合东西部协作优势,依托大亚湾—晴隆东西部协作党群“山海同心”工程,实施“山盟海誓”人才培育计划,举办“青创人才”培训8期2400余人次,选派22名村干部到大亚湾跟岗锻炼,进一步提升了村干部的能力水平,拓宽了村干部的思维境界。

           提升组团帮扶“成效”。“组团式”帮扶干部合力攻坚、奋力突围,全面提升了“组团式”帮扶工作成效。晴隆三中课堂改革成效明显,教师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氛围日益浓厚,晴隆职校88名学生被高职(大专)院校录取,1名教师在全州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省州比赛获22个奖项,3名学生在惠州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晴隆县人民医院整合力量完成了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呼吸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等重点学科建设,顺利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开展省级课题研究1个,拓展新诊疗技术38项,开展会诊及疑难病讨论95次,多项新项目手术尚属晴隆首例。科技帮扶团队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产业取得新突破,帮扶企业(合作社)92家、农户412余户,2个农产品再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现有全县“国字号”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学官社区(脐橙)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