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义龙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义龙

兴义义龙:生姜喜获丰收 群众致富“姜”来可期

更新:2023-11-21 09:24|编辑:梗号叁|浏览:4955|评论: 0 |来源: 兴义融媒微信公众号(微信号:xywgzwxh)
摘要:  近年来,兴义义龙各地依托良好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培育种植大户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种植,带动群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日前,全市全区各地的生姜迎来收 ...
  近年来,兴义义龙各地依托良好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培育种植大户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种植,带动群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日前,全市全区各地的生姜迎来收获季,姜农们正忙着从基地采收生姜,一派“姜”来可期的发展景象。

  在乌沙镇牛膀子村的生姜种植基地里,一筐筐个头饱满、色泽鲜亮的生姜整整齐齐地堆码在地里,100多名工人正在拔姜、剪枝、装筐、搬运、装车,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

  牛膀子村生姜种植大户王国芬:“我从罗平来,去年也在这里种,今年也种,我今年种了160多亩,从11月7号开始挖的,一天有100多个工人,生姜价格还算可以,五块六一公斤。”

  生姜种植不仅给种植大户带来了好“钱”景,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后期采收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牛膀子村村民庄云香:“我们两个一天计件的,一块八一斤老姜,一天有三百五六十元,拔了六天了,有一千七八的收入了。”

  牛膀子村土地肥沃,气候、海拔适宜小黄姜的生长,产出的小黄姜片大、姜味浓、品质优,深受客商喜爱。

  收购商宋定明:“去年我们一般就是两块四五,今年两块八至三块左右一斤,质量不一样就肯定价格不一样,跟着市场行情走。我们周边都跑了一个多两个月,觉得这片姜都是我们兴义周边数一数二的,所以我们选择和这点合作,订购了她这的160亩。”

  在王国芬的生姜种植基地旁,种植户张凤也一大早就来到地里采收生姜,由于生姜产量高、价格好、有销路,她准备明年扩大生姜种植面积。

  牛膀子村生姜种植户张凤:“今年第一年种姜,今年产量还可以,一亩地产到3吨多,种得1亩多地。今年这个价还可以,明年准备多种点,种10多亩。”

  近年来,牛膀子村充分利用当地土壤优势,积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发展生姜种植产业,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姜农们的“钱袋子”。

  牛膀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聂斐:“我们村今年种植的模式主要是连片种植加农户自己零星种植两种情况,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涉及我们村的上落红组和下落红组,将近是200多户农户种植生姜。每亩产量平均都在3吨半到4吨之间,根据今年这个价格行情,老百姓每亩的产值在13000元左右的纯收入。”

  据悉,生姜作为乌沙镇的特色产业,已然成为广大农户增收的渠道之一。今年全镇生姜种植面积4000余亩,种植农户1000余户,涉及8村1社区,亩产2000至4000斤,亩产值5200至10400元。

  近日,义龙新区郑屯镇种植的600亩生姜迎来丰收,群众正抢抓农时采收生姜。

  走进郑屯镇民族村陆兴八组,放眼望去,满地的姜叶郁郁葱葱、茎粗叶肥,工人们正忙着将采收出来的生姜进行分拣、装箱、过秤,俨然一幅热闹的丰收场景。

  务工群众张其琴:“这个老板来到我们郑屯民族村种的姜很好,对我们这些农民有了很大的帮助,现在这些老老小小都有事做,一天都有100多元钱的收入。”

  郑屯镇民族村种姜大户刘才红:“我是安顺关岭的,来到郑屯民族村种植生姜,这个地方先来考察过,适合种贵州二黄生姜,从3月种植到现在收姜已经有8个月,产量亩产3吨,大概在6000斤左右,总产量大概在28万斤,我们种的生姜是80多亩,预计在半个月之内采收完成,总收入是80多万元。”

  据介绍,郑屯镇民族村引进生姜种植,主要是看中了生姜经济效益高、带动就业强的特点,既增加了村民的土地租金收入,还能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问题。

  郑屯镇民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胜勇:“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民族村引进生姜种植大户种植生姜,现在是生姜丰收季节,每天有村民和脱贫户40到50人在采收,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来年将动员老百姓与这个老板学用他们的技术,再继续耕种,为他们带来创收。”

  同样,在郑屯村一组,工人们也在地里娴熟地采挖生姜,刚挖出来的生姜色泽金黄、姜味浓郁,良好的品质得到了市场的肯定,销路不愁。

  务工群众颜成英:“老板来我们郑屯镇栽姜,一年栽姜、除草、挖姜这些都做得几千元钱,都不用出远门去做活路。”

  郑屯镇郑屯村生姜种植大户刘顺贵:“我在郑屯种得有50亩生姜,种生姜也还是可以,有发展的前途,老百姓喜欢种植的也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发展种植。”

  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振兴工作,今年,郑屯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引进生姜种植大户,大力发展生姜产业,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郑屯镇工作人员查飞:“年初我镇引进生姜种植大户到民族、前锋、郑屯3个村,一共流转600多亩土地种植生姜,现在生姜已经到了采收期,每天都有60至100多人采收生姜,生姜产业在我镇的发展,既解决了周边老百姓的就近就业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下一步,兴义义龙各地将紧紧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从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增效益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生姜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李蕊丽 张懿 代仙鸿 韦堂敏 代仙鸿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义龙

兴义义龙:生姜喜获丰收 群众致富“姜”来可期

  • 编辑:梗号叁浏览:4955评论: 0 兴义融媒微信公众号(微信号:xywgzwxh)
  •   近年来,兴义义龙各地依托良好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培育种植大户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种植,带动群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日前,全市全区各地的生姜迎来收获季,姜农们正忙着从基地采收生姜,一派“姜”来可期的发展景象。

      在乌沙镇牛膀子村的生姜种植基地里,一筐筐个头饱满、色泽鲜亮的生姜整整齐齐地堆码在地里,100多名工人正在拔姜、剪枝、装筐、搬运、装车,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

      牛膀子村生姜种植大户王国芬:“我从罗平来,去年也在这里种,今年也种,我今年种了160多亩,从11月7号开始挖的,一天有100多个工人,生姜价格还算可以,五块六一公斤。”

      生姜种植不仅给种植大户带来了好“钱”景,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后期采收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牛膀子村村民庄云香:“我们两个一天计件的,一块八一斤老姜,一天有三百五六十元,拔了六天了,有一千七八的收入了。”

      牛膀子村土地肥沃,气候、海拔适宜小黄姜的生长,产出的小黄姜片大、姜味浓、品质优,深受客商喜爱。

      收购商宋定明:“去年我们一般就是两块四五,今年两块八至三块左右一斤,质量不一样就肯定价格不一样,跟着市场行情走。我们周边都跑了一个多两个月,觉得这片姜都是我们兴义周边数一数二的,所以我们选择和这点合作,订购了她这的160亩。”

      在王国芬的生姜种植基地旁,种植户张凤也一大早就来到地里采收生姜,由于生姜产量高、价格好、有销路,她准备明年扩大生姜种植面积。

      牛膀子村生姜种植户张凤:“今年第一年种姜,今年产量还可以,一亩地产到3吨多,种得1亩多地。今年这个价还可以,明年准备多种点,种10多亩。”

      近年来,牛膀子村充分利用当地土壤优势,积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发展生姜种植产业,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姜农们的“钱袋子”。

      牛膀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聂斐:“我们村今年种植的模式主要是连片种植加农户自己零星种植两种情况,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涉及我们村的上落红组和下落红组,将近是200多户农户种植生姜。每亩产量平均都在3吨半到4吨之间,根据今年这个价格行情,老百姓每亩的产值在13000元左右的纯收入。”

      据悉,生姜作为乌沙镇的特色产业,已然成为广大农户增收的渠道之一。今年全镇生姜种植面积4000余亩,种植农户1000余户,涉及8村1社区,亩产2000至4000斤,亩产值5200至10400元。

      近日,义龙新区郑屯镇种植的600亩生姜迎来丰收,群众正抢抓农时采收生姜。

      走进郑屯镇民族村陆兴八组,放眼望去,满地的姜叶郁郁葱葱、茎粗叶肥,工人们正忙着将采收出来的生姜进行分拣、装箱、过秤,俨然一幅热闹的丰收场景。

      务工群众张其琴:“这个老板来到我们郑屯民族村种的姜很好,对我们这些农民有了很大的帮助,现在这些老老小小都有事做,一天都有100多元钱的收入。”

      郑屯镇民族村种姜大户刘才红:“我是安顺关岭的,来到郑屯民族村种植生姜,这个地方先来考察过,适合种贵州二黄生姜,从3月种植到现在收姜已经有8个月,产量亩产3吨,大概在6000斤左右,总产量大概在28万斤,我们种的生姜是80多亩,预计在半个月之内采收完成,总收入是80多万元。”

      据介绍,郑屯镇民族村引进生姜种植,主要是看中了生姜经济效益高、带动就业强的特点,既增加了村民的土地租金收入,还能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问题。

      郑屯镇民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胜勇:“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民族村引进生姜种植大户种植生姜,现在是生姜丰收季节,每天有村民和脱贫户40到50人在采收,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来年将动员老百姓与这个老板学用他们的技术,再继续耕种,为他们带来创收。”

      同样,在郑屯村一组,工人们也在地里娴熟地采挖生姜,刚挖出来的生姜色泽金黄、姜味浓郁,良好的品质得到了市场的肯定,销路不愁。

      务工群众颜成英:“老板来我们郑屯镇栽姜,一年栽姜、除草、挖姜这些都做得几千元钱,都不用出远门去做活路。”

      郑屯镇郑屯村生姜种植大户刘顺贵:“我在郑屯种得有50亩生姜,种生姜也还是可以,有发展的前途,老百姓喜欢种植的也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发展种植。”

      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振兴工作,今年,郑屯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引进生姜种植大户,大力发展生姜产业,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郑屯镇工作人员查飞:“年初我镇引进生姜种植大户到民族、前锋、郑屯3个村,一共流转600多亩土地种植生姜,现在生姜已经到了采收期,每天都有60至100多人采收生姜,生姜产业在我镇的发展,既解决了周边老百姓的就近就业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下一步,兴义义龙各地将紧紧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从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增效益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生姜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李蕊丽 张懿 代仙鸿 韦堂敏 代仙鸿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