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里的黔西南原始文明

    更新:2018-10-19 09:52|编辑:柏杨|浏览:1528|评论: 0 |来源: 兴义之窗
    摘要:  仿宋猫猫洞遗址位于义龙试验区顶效西南1公里处的猫猫山上,因形像得名。  遗址发现于1974年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曹泽田等人在顶效绿荫塘采集“贵州龙”时的一次偶然际遇。1975年,省考古队在对猫猫洞厚达2.5米的 ...
      仿宋猫猫洞遗址位于义龙试验区顶效西南1公里处的猫猫山上,因形像得名。

      遗址发现于1974年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曹泽田等人在顶效绿荫塘采集“贵州龙”时的一次偶然际遇。1975年,省考古队在对猫猫洞厚达2.5米的文化堆积层正式发掘中,获得人骨化石7件(其中:下颌骨4件、股骨3段),分老人、青年、儿童三种个体。这些人骨化石因发现出土于前兴义地区,后被纳入《中国古人类画集》,正式命名为“兴义人”。

      此外,随“兴义人”化石出土的还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核、石片、石锤、石砧等各类打制石器、石材4000多件,骨锥5件、骨刀1件、鹿角铲8件,以及犀、象、牛、鹿、麂等众多哺乳动物化石和炭屑、烧骨、烧石等人类用火遗物遗存。

      猫猫洞遗址距今约1.2万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该遗址的发现,标志着义龙区在1.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活动,这是全州乃至全省考古史上的大事,她填补了黔西南史前文化的空白,改写了黔西南文明史,揭开了黔西南史前社会发展面貌。


    猫猫洞出土石器


    猫猫洞出土鹿骨化石

      从猫猫洞遗址发掘出土的大量加工精细的刮削器、砍砸器、骨刀、掘土用鹿角铲和动物烧骨、碳屑等实物中不难看出:“兴义人”已掌握用火技术,进入原始渔猎、种植业阶段。其出土石器亦别具一格,有单面刃式刮削器、锛型器;两侧边沿修整锐利,前端中部垂直相交的心形尖状器;制作精美的雕刻器;石核;石片;砍砸器等,且多为“锐棱砸击”、反向加工而成。骨角器制作别致,有锐尖、扁尖、钝尖、斜尖骨锥;骨刀和刃面呈45度角的鹿角铲,地域特征十分明显。此后,在兴义营盘山张口洞、清水河双桥大洞和安龙福洞、菩萨洞及普安青山大白洞、坪田洞、庙洞、癞子洞、牛鼻洞、岩下;新店大白洞、大洞、偏偏洞等地也先后发现与“兴义人”同时的原始土著人遗址,文化类型与猫猫洞遗址相似,属同一族群。

      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生活在义龙及周边普安、兴义、安龙一带的原始人群于一万余年左右先后步入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期。该段时期的典型遗址是龙广观音洞。


    龙广观音洞遗址

      龙广观音洞遗址位于龙广镇七星村平广寨北,遗址面积约1200平方米,距今1万余年至6千年之间。出土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片、人类和动物遗骸、植物籽等各类遗物20余万件和大量用火遗迹。遗址文化堆积厚约5米(未及底),自上而下分13层。出土绳纹陶片20余块,分红、褐、灰、黑四色,质地粗糙,为初期陶器残片。出土动物遗骸以螺壳数量居多,脊椎动物含鱼、鸟、兽、爬行动物和鸡、牛等禽畜。出土鸟形骨饰、刻符骨块、经纬纹砾石、刻刮骨铲多件。文化类型同于猫猫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二者间的传承关系和传承方向。即:龙广观音洞文化为猫猫洞文化向东南方发展传承之支系。


    龙广观音洞出土石器


    龙广观音洞出土螺骸

      此外,兴义南盘江镇(原巴结)者莫寨、箐口、普安青山打铁洞、屯脚营盘山遗址和贞丰白城观音洞、天生桥、鲁容孔明坟遗址,也发掘出土与该遗址时段相同、文化形态相似的磨制石斧、刮削器、绳纹陶片等实物和居住遗迹。

      发掘出土遗物、遗存,揭示了新石器时期生活在黔西南地区的原始居民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

      一是考古发现的磨制石斧、刮削器、刻刮骨铲、绳纹陶片;鸡、牛等禽畜骸骨和鸟形骨饰、刻符骨块、经纬纹砾石等生产生活用具及动物遗骸,反映了新石器时期的黔西南地区原始农业得到发展,开始制作陶器、驯养动物,产生形成原始畜牧业、手工业和原始艺术的社会经济发展面貌;

      二是从龙广观音洞到兴义南盘江、普安青山、贞丰白层、鲁容新石器遗址的分布状况,一方面反映时人居住环境的改善,开始由穴居逐步走向旷野;另一方面说明当时人们的活动范围出现沿南北盘江上游自西向东扩展之势。(崔利军)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