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创新 “马大胆”胆大心细享誉业界

更新:2018-6-20 17:23|编辑:山遇水|浏览:1807|评论: 0 |来源: 贵州日报
摘要:  “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5月28日,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发出号召时,台下的马克俭心潮澎湃,他在心中许下誓言:坚持创 ...
  “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5月28日,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发出号召时,台下的马克俭心潮澎湃,他在心中许下誓言:坚持创新,永不停歇。

  1958年,马克俭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来到刚刚建校的贵州工学院任教。

  艰苦的教学环境让马克俭没有条件开展科研。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东风吹来,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打开了他探索科学的大门。

  “盖房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用最少的钱盖最好的房子,就需要科学研究。”马克俭说。

  当时,国内空间结构领域研究主要以钢网架为主,大跨度的建筑都使用钢架结构,顶部由钢架支撑。

  但贵州地处西南山区,经济发展滞后,要在贵州搞大跨度建筑,钢结构的建造成本高;另一方面,贵州气候潮湿,钢结构也有锈穿的风险。

  面对难题,马克俭思索着,如果能设计一种新的体系,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就是一种探索,一次创新。

  就此,马克俭一头扎进了科研的海洋,在理论演算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的研究试验,终于研制开发了“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现浇混凝土空心大板楼盖结构”等大柱网、大跨度新型钢筋混凝土空间网格结构。

  该空间结构不但解决了贵州省内大跨度建筑的结构问题,还逐步成为国内空间结构体系开拓创新的新领域。

  也正因为这样的创新探索,业内给马克俭冠以“马大胆”的称号。

  “我的创新虽然大胆,但却是在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实践出来的,我坚持设计三原则:一是结构受力体系简洁合理且造价低廉,二是承载方式安全可靠,三是兼顾建筑物的美观大方。”马克俭说。

  1985年,花溪区一所疗养院食堂的落成,标志着马克俭的理论第一次应用于实践。

  从那以后,东北最大的超市长春欧亚商场、成都新世纪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馆、贵阳凯宾斯基酒店、贵阳世贸广场、青海省西宁市劳动大厦……他的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应用遍布23个省、市,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应用达100多万平方米,节约建设资金上亿元。

  “别看马克俭胆子大,但他胆大心细,解决了很多贵州的实际问题和难题。”

  当时贵州省建设厅一位主管领导的肯定,让马克俭信心十足,更加刻苦钻研,相继发明“大跨度新型张弦空间桁架结构”“大跨度短撑杆新型张弦桁架结构”等6种预应力钢网格体系,在新型大跨度屋盖结构中得到应用。

  “创新不是赶时髦凑热闹,只有结合实际的技术创新,才是真正有用的创新。”马克俭说,他的创新也离不开贵州省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40年来,马克俭共获得48项发明专利、63项实用性专利,他提出的多层大跨度空腹夹层板楼盖及空间空腹网格盒式结构体系,是有别于常规框架、框剪结构的新型结构体系,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正在全国9个院士工作站推广应用。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省内资讯

创新 “马大胆”胆大心细享誉业界

  • 编辑:山遇水浏览:1807评论: 0 贵州日报
  •   “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5月28日,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发出号召时,台下的马克俭心潮澎湃,他在心中许下誓言:坚持创新,永不停歇。

      1958年,马克俭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来到刚刚建校的贵州工学院任教。

      艰苦的教学环境让马克俭没有条件开展科研。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东风吹来,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打开了他探索科学的大门。

      “盖房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用最少的钱盖最好的房子,就需要科学研究。”马克俭说。

      当时,国内空间结构领域研究主要以钢网架为主,大跨度的建筑都使用钢架结构,顶部由钢架支撑。

      但贵州地处西南山区,经济发展滞后,要在贵州搞大跨度建筑,钢结构的建造成本高;另一方面,贵州气候潮湿,钢结构也有锈穿的风险。

      面对难题,马克俭思索着,如果能设计一种新的体系,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就是一种探索,一次创新。

      就此,马克俭一头扎进了科研的海洋,在理论演算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的研究试验,终于研制开发了“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现浇混凝土空心大板楼盖结构”等大柱网、大跨度新型钢筋混凝土空间网格结构。

      该空间结构不但解决了贵州省内大跨度建筑的结构问题,还逐步成为国内空间结构体系开拓创新的新领域。

      也正因为这样的创新探索,业内给马克俭冠以“马大胆”的称号。

      “我的创新虽然大胆,但却是在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实践出来的,我坚持设计三原则:一是结构受力体系简洁合理且造价低廉,二是承载方式安全可靠,三是兼顾建筑物的美观大方。”马克俭说。

      1985年,花溪区一所疗养院食堂的落成,标志着马克俭的理论第一次应用于实践。

      从那以后,东北最大的超市长春欧亚商场、成都新世纪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馆、贵阳凯宾斯基酒店、贵阳世贸广场、青海省西宁市劳动大厦……他的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应用遍布23个省、市,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应用达100多万平方米,节约建设资金上亿元。

      “别看马克俭胆子大,但他胆大心细,解决了很多贵州的实际问题和难题。”

      当时贵州省建设厅一位主管领导的肯定,让马克俭信心十足,更加刻苦钻研,相继发明“大跨度新型张弦空间桁架结构”“大跨度短撑杆新型张弦桁架结构”等6种预应力钢网格体系,在新型大跨度屋盖结构中得到应用。

      “创新不是赶时髦凑热闹,只有结合实际的技术创新,才是真正有用的创新。”马克俭说,他的创新也离不开贵州省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40年来,马克俭共获得48项发明专利、63项实用性专利,他提出的多层大跨度空腹夹层板楼盖及空间空腹网格盒式结构体系,是有别于常规框架、框剪结构的新型结构体系,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正在全国9个院士工作站推广应用。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