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传承 让创新奉献的精神代代相传

更新:2018-6-20 17:17|编辑:山遇水|浏览:1783|评论: 0 |来源: 贵州日报
摘要:  “马老师,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个?”有学生问。  “应该是哈尔滨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文体中心多层大跨度建筑。”马克俭回答。  为了节约建筑用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文体中心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楼盖每层均为 ...
  “马老师,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个?”有学生问。

  “应该是哈尔滨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文体中心多层大跨度建筑。”马克俭回答。

  为了节约建筑用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文体中心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楼盖每层均为大跨度,其二、三层楼盖分别为39m×57m和36m×57m,每层中间无柱的大空间面积达4275m2。该建筑原设计的结构体系是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梁截面800mm×2450mm,仅梁的设计自重就达5.88T/m,是典型的“肥梁胖柱”。

  原设计单位经马克俭指导,采用他的专利技术“大跨度U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

  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不仅节约工程造价20%,在节约土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良好的引领作用。2015年,中国和俄罗斯大学生体育运动会在此场馆举行,优良的建筑性能获得中外各方人士好评。

  听了马克俭的介绍,学生们都折服于高难度的技术设计。而马克俭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这个项目,那是为国争光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马克俭不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学生,更把报国为民之心传承给下一代。

  “贵州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我们经济总量小,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为贵州争光,为国家争光,那就是最高目标。”马克俭说。

  当选院士后,马克俭的敬业精神丝毫不减,创新成果累累,分别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中国钢结构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突出贡献奖”和“最高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马克俭对待工作的兢兢业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学生们从他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勤奋严谨的工匠精神。

  “马老师真是一个纯粹的人,作为一名院士,他没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而是和3个博士分享一间办公室。”李莉感慨地说,自己要从马老师身上学习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更是无私奉献的科研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省内资讯

传承 让创新奉献的精神代代相传

  • 编辑:山遇水浏览:1783评论: 0 贵州日报
  •   “马老师,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个?”有学生问。

      “应该是哈尔滨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文体中心多层大跨度建筑。”马克俭回答。

      为了节约建筑用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文体中心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楼盖每层均为大跨度,其二、三层楼盖分别为39m×57m和36m×57m,每层中间无柱的大空间面积达4275m2。该建筑原设计的结构体系是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梁截面800mm×2450mm,仅梁的设计自重就达5.88T/m,是典型的“肥梁胖柱”。

      原设计单位经马克俭指导,采用他的专利技术“大跨度U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

      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不仅节约工程造价20%,在节约土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良好的引领作用。2015年,中国和俄罗斯大学生体育运动会在此场馆举行,优良的建筑性能获得中外各方人士好评。

      听了马克俭的介绍,学生们都折服于高难度的技术设计。而马克俭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这个项目,那是为国争光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马克俭不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学生,更把报国为民之心传承给下一代。

      “贵州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我们经济总量小,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为贵州争光,为国家争光,那就是最高目标。”马克俭说。

      当选院士后,马克俭的敬业精神丝毫不减,创新成果累累,分别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中国钢结构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突出贡献奖”和“最高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马克俭对待工作的兢兢业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学生们从他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勤奋严谨的工匠精神。

      “马老师真是一个纯粹的人,作为一名院士,他没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而是和3个博士分享一间办公室。”李莉感慨地说,自己要从马老师身上学习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更是无私奉献的科研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