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闲的周末,你是宅在家里全身心的放松,还是三五好友出门去嗨?6月9日星期六,正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两百多位市民先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体验古籍修复,花上小半天的时间静下来,独自做一张珍贵的拓片,或和朋友家人合作订一本古风线装本,他们说,这样过周末,超有成就感。
文化遗产日修古籍
古籍,凝结古人经验和智慧,蕴涵民族文化密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年岁久远时间侵蚀,又或是一些特殊原因,大多数古籍都不太可能保存久远。需要通过细心专业的修复工作,才能让这些古籍重见天日,重新让他们的珍贵意义得到更久更广的传承和传播。
据了解,贵州省图书馆是全省古籍文献收藏中心,藏有古籍10288部,117638册。由于岁月更替,不少古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约有三分之一破损古籍需要修复。这样工作既需要持久耐心,又要有独到的专业精神。
6月9日当天,记者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内的古籍保护中心,这里聚集大量市民正在体验古籍修复。
“叮叮叮”,几名大学生围在线装本区域,在现场老师的教授下,已经裁好纸,认真码好,正在敲钉线孔;“叭叭叭”,拓片区拼出的大桌子,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认真用鬃制顿刷刷宣纸,贵州民族大学的学生刚刚做好了一张莫友芝书法石碑(复制品)的拓片;在相对安静的修复区,几名中学生围在工作人员身边,看着小心翼翼的修复过程……大家分区体验着古籍修复工作,热闹却有序。
“这个周末超有成就感”
“这个拓片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做好?”“一个多小时。”“做线装本首先就是要耐心、认真。”“这个叫做‘金镶玉’,很好看。”“大家自己做的东西都可以带走。”现场大家互相请教互相帮助,不少体验市民还在现场因为共同的爱好攀谈熟络起来。
9岁的易小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一个多小时的辛劳,拿到了自己做的拓片,十分高兴地向工作人员展示;刚刚结束高考的两名高中生,考后放松的方式是一起做一张八阵图拓片;大学生小付当天花了半天时间,做好了一张书法拓片和一本线装本,特别开心,“这个周末学会了拓片学会了制作线装本,超有成就感!”
据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黄琴介绍,为让更多普通市民了解古籍修复工作,特意举办“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现场展示古籍修复技艺、古籍修复用纸、古籍装帧形制、装具、修复工具,前来参观的市民们还有机会亲手体验,在现场专家和志愿者的带领下,感受古籍修复的快乐。
“有超过两百位市民来体验了,有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也有七岁的小朋友。”黄琴说。(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