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抢救用药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穿刺的成功与否、有无疼痛是患者和护士共同关注的焦点。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改进了传统的静脉输液操作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我们对最近三个月在我院输液室连续输液两次以上的患者,有意识的抽取514名,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给予两种操作方法进行静脉输液。
为避免心理因素的影响,均采用单盲法。并经SDA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患者的选择
意识清醒、合作,无皮肤感觉障碍,语言表达清晰,连续输液两次以上的输液患者。
护士的选择
护师以上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熟练的护士。
血管的选择
弹性好、不易滑动、易固定、相对较粗直的手背静脉。
输液操作方法
采取两种不同的输液方法,对514名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自身对照。两次操作均由同一护士执行。
自然放松直入血管法: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按操作规程查对、扎止血带、选血管、消毒皮肤、排气,让患者穿刺的手自然放松,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插入患者手掌心,拇指置于穿刺部位用于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小指置于指背第二关节处下压手指,使患者手指弯曲手背自然隆起,操作者右手持针,针头斜面向上,根据患者血管深浅调整进针角度,对准血管一次性刺入皮下和血管,在确保针头进入血管,达到牢固固定的前提下,见回血后不再继续进针,固定后观察液体点滴是否通畅。
握拳二步进针法:其操作步骤这里不再赘述,与前述方法最主要的区别是穿刺时让患者握拳,操作者左手拇指固定血管,右手持针,在血管上方以20°~ 25°角进针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进入血管,见回血后,针头再平行进入少许。
疼痛程度的判定标准
根据MEGILI疼痛问答法,将疼痛分为5级:0级为无痛;1级有痛感,但不严重;2级疼痛轻微,患者不舒服;3级疼痛,患者痛苦;4级疼痛较剧烈,有恐惧感;5级剧痛。
穿刺成功的判定
穿刺见回血后液体点滴通畅,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成功。让患者根据穿刺时的感受进行评价,由操作者记录。
1、结果
两种穿刺方法疼痛比较见表1。
两种穿刺方法首次成功率比较见表2。
自然放松直入血管法与握拳二步进针法相比较,疼痛小且一针成功率高,二者有明显差异性,考虑与下列情况有关。
2、握拳穿刺的弊端
患者握拳松紧度不受操作者控制,由于心理因素,往往易用力握拳,手背皮肤处于紧张状态,静脉血管受压变瘪,血管充盈受限,进针后易穿透血管,造成穿刺失败和血液渗出引起皮下瘀血。由于解剖关系,握拳时手背低于掌指关节,穿刺时妨碍进针,需将针头上挑,且护士左手握持患者的手困难,血管不易固定,易引起穿刺时疼痛,也影响一次成功率。而自然放松直入血管法则无上述弊端。
自然放松直入血管法穿刺时针头直接刺入皮肤、血管,缩短了针头进入静脉腔的距离,对皮下组织和神经末稍的刺激较轻,可降低患者的疼痛反应 。拔针按压时,皮肤和血管两处针眼在同一位置,降低了出现静脉瘀血的机率,提高了血管的重复利用率,该方法优于握拳二步进针法。针头直接刺入皮肤、血管。见回血后不再继续送针,进针长度短于握拳二步进针法,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小,损伤程度轻,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另外,直入血管法进针速度比二步进针法要快,在较短时间内即能完成穿刺过程。
加强了护患间的沟通:自然放松法操作时护士握持患者手指,使患者感到亲切安全,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静脉穿刺无痛率及成功率的提高。也提升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