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之窗讯 为抓好扶贫措施、项目、资金的精准落实,以精准落实实现效果精准,达到贫困群众精准脱贫、同步小康的目标,普安县高棉乡立足“四个强化”,以产业促发展,以发展助脱贫,用脱贫奔小康。以绿色小康创建工作为契机,立足实际,把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强力推进产业发展,不断探索以户为单元的增收致富路子,把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做到点子上,以实事实干的态度和决心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合力攻坚,全力打赢扶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
强化思想认识。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以抓扶贫就是抓党建、抓扶贫就是抓发展为思路,将扶贫工作作为第一责任和第一民生,树立不抓精准扶贫是失职,抓不好精准扶贫是不称职的理念。认真学习中央、省、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累计召开动员会、培训会5次,该乡全体干部职工、村干部、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共120余人对中央关于扶贫工作“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进行了认真学习和领会,深刻领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深层含义,正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十项行动计划”决策部署的核心,在思想上增强了紧迫感,在实践中找准了工作方向。
强化责任担当。该乡党委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推进,制定扶贫工作方案,落实了2间专门办公室及相关办公设备,配齐配强扶贫工作站人员。强化工作业务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州、县开展的业务知识培训,请县扶贫办领导和业务人员到乡进行现场指导,让全体乡干部和村干部明白精准扶贫做什么和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从建档立卡开始,强化每个环节的工作责任落实。同时,采取县乡联动方式,主动对接汇报,共同研究对策,结合遍访工作成果,全力抓好建档立卡工作,逐村逐户、逐户逐人的进行核实和分析,精准掌握全乡贫困户的状况,强化信息录入和核对。乡党委除安排2名副科级干部适时跟踪服务外,主要领导经常与县扶贫办及协作乡镇同志一道,战白天、斗夜晚,心无旁鹜,忘我工作,合力攻坚。截止8月28日,全乡共建档立卡1709户,539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64户,1146人,五保户82户,92人,低保户494户,766人,低保贫困户542户,建立精准扶贫档案14卷39盒。在抓好乡级建档立卡同时,着力抓6个村的建档立卡工作,其中:冬瓜村276户,946人和棉花村194户,629人一户一档建档立卡工作已全部完成,余下4个村的建档立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强化产业发展。把发展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抓手,以落实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激励机制和干部召回管理“四位一体”机制为保障,致力于扶真贫,真扶贫,将精准扶贫与产业培育、消除“空壳村”、农校对接、绿色小康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制订了《绿色小康示范乡创建工作方案》,起草了《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办法》,以抓干部主观能动性为切入点,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干部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干部工作激情,以打造“核桃之乡”为载体,唱好山歌,走好山路。在现有32669亩基础上,规划建设嘎坝村野羊洞至棉花村坪寨、朝阳村徐家田至喜打村石门坎、地泗村马蹄坡至捧古坪3个核桃产业“十里长廊”,并配套发展绿壳蛋鸡养殖户150户,养殖绿壳蛋鸡30000羽,发展养牛100户1200头,养兔130户80000只,养羊15户3000只,种烟150户3000亩以上,不断打造现代山地立体经济模式,同时,加大茶叶、砂仁等产业发展力度,实现项目精准和对贫困户的全覆盖,以项目促发展,以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强化氛围营造。围绕“以树为纲、绿色小康”创建工作,立足精准扶贫,坚守生态发展底线,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及“绿色小康”创建工作,先后在公路沿线和核桃产业相对集中区域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30余条,在《贵州日报》、《黔西南日报》及新华网、多彩贵州网、兴义之窗、金州在线等主流媒体和网站宣传精准扶及扶贫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信息和调研文章20余篇,在乡政府和冬瓜村、棉花村活动室制作宣传展版30余块,全方位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宣传,为绿色小康工作的推进营造了良好氛围。(通讯员 胡文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