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好的班主任身后一定有一个好的班集体。”此话不无道理。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对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班主任老师所做的工作既繁重又复杂。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一种教育方式,往往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性突出的特点。
班级就像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人生舞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性十足不想受束缚的演员,而班主任老师则就是这里每一场演出的总监和导演,要根据每个演员的个性特点,每个场景的特殊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提示甚至示范。
也就是说,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班主任要扮演好四种“娘”的角色,具体来说,就是对待学生像亲娘一样关心,像后娘一样狠心,像干娘一样热心,像丈母娘一样偏心。
一、“对待学生要像亲娘一样关心”
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亲娘对待孩子是打心眼里疼爱,从骨子里喜欢。亲娘对子女的这种“真”爱,不计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只求孩子成才,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这种爱是天地之间至纯至美的爱,是最崇高和伟大的爱。
一个班主任,如果有了对待学生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神圣的情感,就会平添一种责任,平添一份压力,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才。学生进步了,他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学生有缺点,他会温和善意的指出。教师对待学生,不是为了贪图将来孩子对自己的报答,这无私的情感会净化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平凡之中得到升华。可以说,我们每个老师在内心之中都存有这种美丽的高尚的情感,越是德高望重者,越会对学生宽容,越会在小事上折射出仁爱和博大的光彩。
班主任就应该像“亲娘”,在关爱、肯定学生的同时,也把创造和进取的思想种子撒播进学生的心田。春风化雨,这种慈母般的爱,是激励学生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当然,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关注,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在此不必赘述。
二、“像后娘一样狠心”
这里所说得“像后娘一样狠心”,借用的是旧社会很多后娘对待子女心狠手辣的一面,纯粹为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并无中伤后娘之意。有些后娘对待子女,舍得打,舍得骂,敢于针对他们之中的那些毛病和不顺心不顺眼的地方,下“死手”。
学生当中的一些人,他们有缺点,有毛病。老师也看见了,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屡教不改呢?有些人是可以靠爱、靠理解、靠谈心来达到纠正偏差和错误的目的的,有点就不行。教育不是万能的,有时就需要对那些一错再错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不能纵容和溺爱。当然这样的惩罚,有时是会得罪学生的,有时甚至会得到学生的强烈的反抗,做为老师其实谁也不愿意背着狠毒的骂名来对学生呢,但有时,稍微惩罚一下学生,让他记得教训,“偶尔为之”,也不是不可。军队上有关禁闭之说,教师为什么就不可以对个别的学生适当加以罚戒呢。
三、“像干娘一样热心”
俗话说得好,“干干亲,用水淋”。干娘对待自己的干儿子,干女儿,毕竟是不同于自己的亲生子女。即使是“干”的,既然沾了“娘”字,就要有娘味。有时,明明是不喜欢的,也要表现出大度,有时明明是很生气的,也要表现得很高兴。有时,看不惯的事情,也要善于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有时明明是恨铁不成钢,也要表现出赞赏和欣慰的样子。
班主任老师有时是很矛盾的。这时,就要求你有做干娘的本领,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委屈自己的性格,暂时包装一下自己。而且还要点到为止,不可深纠。
四、“像丈母娘一样偏心”
丈母娘疼女婿,天经地义。丈母娘的心,不是海洋一样的宽阔,丈母娘的仁爱也不是普遍给予每一个人。
班主任老师也是人,也不可能没有个人的“私”情,也有自己的偏心。这种偏心,可能是针对学习好的学生,可能是针对品德好的学生,可能是针对有困难的学生,可能是针对自己莫名其妙地喜欢的学生。这,很正常,无可厚非,只要不太离谱,学生也应该能够接受。如果说,老师对待学生好,品德好,或者有特长的学生不喜欢,那不符合实际,如果说班主任对调皮捣蛋,无所追求的学生,没有一点讨厌情绪,那这个班主任就是圣人。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爱学生,不因为爱而对他们的缺点视而不见;喜欢学生,不会对他们自甘平庸而放任自流。
教师是园丁,不仅要对学生浇水,施肥,还要善于剪掉那些拖斜出的枝杈,这样才可以真正成为一个好的园丁。有时,教师不恰当的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为师者,不可不慎重对待。
“像亲娘一样关心,像后娘一样狠心,像干娘一样热心,像丈母娘一样偏心”这样贴近生活的提法,近于玩笑,其实,是很值得玩味和认真琢磨的,追本溯源,它是孔子教育思想最朴素最形象化的诠释,其实质无非就是说,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班主任老师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把握好了这几个角色之间的侧重点,区分好使用的时机和对象,善于引流,一定会把班级管理得有条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