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鸡精、蘑菇精一直是中国美食材料中不可缺少之物,所以被称为美味的“妖精”。那么它们的正确使用方式是什么呢?
味精和鸡精有区别吗?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是蛋白质经过分解后的一种氨基酸,也是一种人体必不可缺的营养物。鸡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它们的区别是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以及美国医学协会都认为味精不需有安全性方面的顾虑,只要正确地食用味精,味精不但不会致癌,反而还有助于改善慢性肝炎、癫痫病、神经衰弱、胃酸缺乏等症状,也有助于提高食欲,辅助其他食物的营养吸收。但是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癌症、高血压、肾炎、水肿患者应慎用味精,所以如何正确使用味精显得尤为关键。
如何正确使用味精
一 避免高温时投放:在120℃的高温环境中,味精中的谷氨酸钠经过脱水会变成焦谷氨酸钠(致癌性物质),同时由于焦谷氨酸钠的生产,味精会失去提鲜的作用,因此在菜肴出锅前(温度70-90℃)少量投放最佳。
二 避免大量摄入:有研究证明,当人们大量摄入味精时,会诱发胃癌及其他内脏疾病,以每天不超过6克/人为宜。
三 避免低温时使用:味精是固态晶状体(低温时不易溶解),在凉拌菜中不可直接使用,所以可在温水中溶解后浇在凉菜上。
四 避免用于碱性食物:在烹制碱性食物如鱿鱼时,如果放味精会引起谷氨酸钠在碱性环境中会产生谷氨酸二钠(带有氨臭味)。
五 避免用于酸性食物:味精在带有醋的菜中不会溶解释放鲜味,所以在酸性食物中不宜使用味精。
六 烧鸡蛋时避免使用:鸡蛋中含有大量谷氨酸,经过加盐、加热后会产生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如果继续加入味精会使谷氨酸钠过量。
七 避免在甜口菜中使用:味精在甜口菜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提鲜的作用,反而会破坏食物原先的鲜味,同时也破坏了食物的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