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兴义之窗教育> 教育资讯> 政策

教育部发布上半年中小学有偿补课治理专项督查情况,看看有啥内容

更新:2017-7-7 10:39|编辑:computer|浏览:1111|评论: 0 |来源:
摘要:  近日,教育部发布《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有偿补课治理专项调研与督查情况》。治理工作开展得如何?还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下一步治理重点在哪里?一起来看详情。6省开展治理工作与取得的成效  此次调研与督查的6 ...
  近日,教育部发布《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有偿补课治理专项调研与督查情况》。治理工作开展得如何?还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下一步治理重点在哪里?一起来看详情。

6省开展治理工作与取得的成效


  此次调研与督查的6个省份,均能积极贯彻落实有偿补课治理有关要求,从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违规查处等方面夯实责任、细化举措,基本遏制了有偿补课蔓延的势头;基本形成了治理氛围,有偿补课“不能”的观念深入人心。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部分地方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认识还不到位

  以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重要指标的狭隘政绩观,造成学校应试教育倾向、校际间分数攀比和畸形竞争,部分地方和学校对有偿补课态度暧昧,甚至默许纵容。

  一些地方和学校一味强调学生和家长需求,不能正确认识有偿补课对学生成长、教育公平、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不能准确理解有偿补课治理有关规定,工作重点不明、方向不清、敷衍应付。

  少数教师认为教师待遇低,所以靠有偿补课赚钱理所应当,忽视了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应尽的职责义务,忽视了教师言行规范应是学生楷模的道德担当。

  (二)有偿补课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高中特别是高三年级受高考指挥棒和高考升学率驱使,存在组织学生补课并收取补课费的现象,一些初三年级也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一些教师受利益驱动铤而走险,以更为隐蔽的方式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

  (三)有偿补课行为发现和查处比较困难

  一是发现难,教师有偿补课的形式更加隐蔽,租用在居民区或者学生家长提供的场地,外界很难发现。二是调查取证难,举报者担心被打击报复不愿出面指证或配合调查,一些参与有偿补课的学生和家长甚至刻意包庇,协助教师对抗调查。另外,教育部门权限有限,执法手段单一。

  (四)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存在困难

  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是以文化咨询公司等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教育部门对他们进行有效监管缺乏法律授权,也难以取得其他部门的配合。无序发展的校外培训机构对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造成很大影响。

  一是利诱在职教师到培训机构参与有偿补课;二是假借公办学校教师之名进行虚假宣传,欺骗学生家长,也造成了大量公办学校教师参与有偿补课的假象;三是虚假举报,增加治理成本;四是一些培训机构大量补习学校课程教学内容、上新课,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五是助长应试教育,加重学生家长焦虑。同时,许多机构不具备相关资质,且在安全等方面存在极大隐患。学校和教师对校外培训市场的乱象意见也很大。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保持高压态势不松劲

  一是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结合前一段工作,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实际完善各项制度。二是突出治理重点,将课上不讲课下讲,或胁迫诱导学生参与有偿补课作为治理的重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同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同志责任。三是强化专项督查,教育部将于2017年下半年、2018年继续对有关省份开展有偿补课专项督查,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推动地方落实治理责任,加大治理力度。

  (二)做好宣传解读求共识

  做好有偿补课有关政策的深入解读,利用好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学校要利用好家长会等家校沟通途径,对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的疑问进行积极回应,敢于面对争论、勇于参与争论,在争论中深化认识,取得共识。

  (三)创新工作方式“疏”需求

  要积极研究学生和家长需求,区分合理需求,分层分类研究针对性举措。要切实发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职能,对于中小学生课后托管、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等问题,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要有作为、善作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搭建线上平台、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予以化解。

  要积极争取支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课外培训市场的规范管理,促进课外培训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学有余力,追求更多样、更高水平教育资源的学生家长提供更有保障的教育服务。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会计
医疗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