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普安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普安

普安县:做好茶文章 让“普安红”走出山门走向世界

更新:2015-10-9 16:14|编辑:王忠义|浏览:6459|评论: 0 |来源: 兴义之窗
摘要:7月31日,在以共同帮扶普安县为目的的省直部门同步小康精准帮扶普安县项目对接会上,省委农工委专职副书记、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兴友说:“省农委将尽力而为支持普安发展茶叶,希望普安创好茶品牌!”
  兴义之窗讯  连续三个月来,普安县茶产业佳音频传:

  7月31日,在以共同帮扶普安县为目的的省直部门同步小康精准帮扶普安县项目对接会上,省委农工委专职副书记、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兴友说:“省农委将尽力而为支持普安发展茶叶,希望普安创好茶品牌!”

  8月11日,黔西南州委书记张政到普安县世界茶源文化项目区进行调研,为发展普安茶业把脉,张政书记强调要打好能突出地方特色的品牌,尤其要突出唯一性这个特点,高标准、高起点、高品质打造。

  8月31日至9月4日,普安县委书记农文海率党政代表团赴广东、福建两省招商引资,与福建正山堂茶业公司就依托正山堂技术力量合作建立中国四球古茶基因研究所,以及合力打造、包装、策划普安红茶等茶产业的深度合作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首届中国贵州·普安红·古茶文化节——品古茶·话普安·赛绒兔·助扶贫系列活动,又于9月23日至9月25日举行,内容涵盖赛绒兔、项目开工、参观千年野生四球古茶树群落、民族文化及农特产品展示、品茗及古茶竞拍、招商项目推介等。

  这是近年来,普安县围绕做强茶产业,打造名品牌,延长产业链工作核心,不断做大做强茶文章,加快富民强县的步伐带来令人欣喜变化的一组典型缩影。

  普安有“佳木” 繁衍百万年

  世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据考证成书于先秦的《神农本草》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陆羽在《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并肯定茶是“南方之嘉木”。值得关注的是,在普安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早在一百万年前就生长着“南方之嘉木”,有事实为证:1980年7月13日,贵州省晴隆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卢其明等,在普安、晴隆两县西部交界的云头大山笋家箐发现一块茶籽化石,1988年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专家现场勘探调查鉴定,初步认为是新生代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从普安、晴隆两县地质发展史看,该区域是在中上三叠纪时期上升形成的陆地。在此时期,有陆相沼积紫色沙页岩沉积,出现了煤,表示当时植物生长茂盛。之后气候干燥、沼积间断,发生了一次旋扭运动,造成一系列的弧形断裂带,构成黔西南地区的涡轮构造地形,笋家箐就是一个小型裂缝。新生代第三纪时,气候温暖,雨量较多,零星地区在这些断裂谷地或坡面堆积有下第三纪的堆集物,因而这块茶籽化石,应是第三纪时期的残坡堆积物中形成的。据专家称:古生物死亡后,能形成化石的机率极少,这充分说明100万年以前普安一带就有着大量的古茶树。

  2011年5月22日,普安县邀请虞富莲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组成“中国普安野生古茶树”专家组深入普安,对野生古茶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认定该古茶树品种属于32类茶科中的其中一种,并且是全球唯一,普安独有。

  据考证:普安县境内有四球古茶树2万余株,如今树龄上千年的有上百株,树龄最长的达2400多年。普安千年四球茶古茶不但有保健和醒脑益神的作用,而且喝四球茶古茶还能预防和治疗疾病。在当地民间还流传有“山上有棵千年树,树下有口清水井;那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的动人歌谣,认为四球茶古茶树凝聚了上千年日夜之精华,为茶中上品,饮后有很多益处。当地居民以四球茶古茶树的茶青为原料制作茶叶,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茶、饮茶文化。

  2011年10月在湖北宜昌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向普安县颁发了“中国古茶树之乡”的牌匾。

  茶旅一体化 让世界青睐普安

  普安县处于低纬度、寡日照、高海拔地区,且空气、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含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优质有机生态茶种植的面积达30万亩以上。普安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研发古茶产品,促进茶产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茶产业,建有国营新寨茶场、江西坡茶果场、青山小屯茶场,以及部分乡镇小型茶场等,隶属贵州五大茶区的黔西南茶叶产业带,被列为全省首批2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计划到2020年将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2002年普安茶叶通过ISO1400环境体系认证,2003年3月经国内权威质量鉴定机构——农业部杭州质量监测中心检测,普安茶叶农药残留量为0,超过欧盟标准。

  由于普安独特的地方小气候,所产的茶叶具有叶吸附花香能力强,茶叶耐泡,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锌、硒等微量元素,呈自然兰花香型,产品上市早,比其他地区普遍早10至20天等特点,时间优势极其明显,又被称为“黔茶第一春”。

  2014年以来,普安县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立足茶文化与茶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普安茶产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景区,目前该景区已被列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普安在茶旅游产业的发展上,紧紧依托沪昆高速、晴兴高速在江西坡镇交汇设站,沪昆高铁设普安站,打造以普安为中心,4小时内1000公里的旅游经济吸引圈,融入贵阳、昆明两大城市1小时经济圈的交通区位优势,宜居宜业宜游的气候优势,立足“中国古茶树之乡”等独特的旅游资源,着力把普安建设成为中国古茶文化体验基地,打造贵州西部生态观光、户外运动、科普旅游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普安2015年计划在景区内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5895万元,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已累计完成投资2941万元,其中,江西坡茶文化主题小镇主街道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50万元,白石岩至鸡场箐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70万元,岗坡至细寨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70万元,江西坡社区至下平田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20万元,江西坡社区下平田组至320国道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5万元,茶果场至大凹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0万元,温泉度假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洗浴池、花园等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00万元,大凹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5万元,旅游公厕完成投资6万元,大洼生态茶园观光体验区建设即将启动等。

  同时,普安县借助旅游优势,该县将以江西坡镇为核心区域,突出茶源唯一性,大手笔打造一个以江西坡镇为核心,连同周边乡镇,辐射全县经济发展的产业聚集、功能配套、“三产”协调发展的茶旅一体经济区域,按照规划,将于近期以茶文化为主题,建设占地300亩,涵盖旅客集散、商品展销、民族风情展示为一体,浓缩普安元素的沪昆高速江西坡茶场服务区,依山沿河建设占地100亩的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其中,茶源文化广场是由国际知名建筑师、风景城市规划家彼得.鲍尔斯特利先生及其团队进行设计,具备当前国际设计水平;世界茶源的定位,在一定意义上又将该广场放眼于世界进行布局,其促进地区发展的现实意义将会更加明显。

  为弘扬普安县民族文化、展示普安茶文化、民族风情等,并宣传推介普安绿色生态环境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普安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普安县举办了中国普安四球茶开园等系列活动,以壮观恢宏的视听演绎,充分展示了普安茶文化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打批游客和各路媒体踏访。当地茶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展示茶艺,向游人卖茶,每年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普安县茶叶产值都在2亿元以上,目前,该县成功种植茶园面积10.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5.8万亩,今年计划安排种植1万亩,建育苗基地1个,预计产苗4000万株。江西坡镇镇长曾明祥说:“江西坡茶农每亩茶园收入现在可达6000多元,江西坡很多村民的漂亮房屋建筑,都得益于茶产业为他们带来的福。”

  今年仅上半年,该县在茶区等景点,共接待游客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亿元,增速在全省排第一位。

  目前,该县园区内入驻大小茶产业企业1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8个;每天加工茶青10万斤以上,年产量6050吨,完成企业销售收入2.1亿元,商品率达100%。

  抓“普安红茶”品牌 让“普安红”走出山门走向世界

  普安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优势孕育出了外形肥硕,芽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高锐,带自然花香,滋味浓醇甘甜的普安红茶。目前,普安红茶分为普安红条茶系列和普安CTC红碎茶系列,其茶汤色红艳明亮,颜色喜庆,入口醇和,高雅持久,外形秀丽隽永,前身的注册商标为“福娘红茶”,源自普安布依族传统工艺茶“福娘茶”,该茶是有福气的布依族阿娘所制作的茶。其历史文化深厚,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采用清明时节幼嫩的一芽一叶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集文化、工艺、实用为一体的布依族民族特殊产品,其品质优良,是用来招待贵客的珍品,具有时、技、意、韵、香五大特点。

  目前,落户在普安县江西坡镇境内的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印度进口年产CTC红碎茶1500吨和年加工高端条形红茶10吨的生产线各1条。普安正抢抓普安红茶被省委领导高度重视的机遇,突出抓好“普安红茶”品牌的打造,计划在现有的10.1万亩茶叶基础上,到2020年扩种到30万亩。并依托普安的“中国古茶树之乡”名片,唱响、唱活、唱大“普安红茶”品牌;依托普安被认定为省级茶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商务部与财政部批准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机遇,用国际化视野占领市场,引领黔茶转型升级。普安的努力逐渐得到国人的青睐,据媒体报道:8月21日至23日,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暨茶博会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身穿布依族盛装的普安采茶女在展会期间吸引了贵阳市民的目光,同样,不少市民及经销商、商城等对来自黔西南州普安县的茶叶非常感兴趣,称赞其滋味厚重、醇香浓郁,回甘好,韵味悠长等。来自深圳的醉美贵州农产品商贸公司韦经理说:普安的茶有深厚的布依族文化底蕴,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工艺流程自成体系,品质也好,非常符合深圳的消费需求,他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普安的合作与交流,让普安茶重现蛮人以茶沿牂牁江下番禺的辉煌。

  在这次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暨茶博会上,普安县布依人家茶社携带普安红茶前来参加茶博会。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岑开文笑逐颜开:“我们茶山海拔高,种植的大叶种茶做出来的红茶品质特别好,香气独特,滋味醇厚,很欣慰在展会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我们在做茶的同时会坚持民族文化与产品并行,向世界展示普安红茶独特的魅力!”

  为汇聚茶业技术力量发展壮大茶产业,普安今年还新成立的茶叶协会,重点把在社会上分散的茶业技术力量从新聚集,吸收入协会,负责为农户提供管理加工与销售一条龙服务,带领农户抱团发展,为发展壮大该县茶产业,引领茶农致富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新成立的茶叶协会切实发挥职能,服务普安茶业,为茶农提供管理加工与销售一条龙服务,重点做好茶青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并负责指导茶农在优化茶叶品种种植结构,提高茶品质上下功夫,并带领农户抱团发展,带动群众发展壮大茶产业,切实增加了茶农与企业的收入。如今,普安正以人无我有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精神,引领红茶走出山门,走向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讯员 黄太富报道)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普安

普安县:做好茶文章 让“普安红”走出山门走向世界

  • 编辑:王忠义浏览:6459评论: 0 兴义之窗
  •   兴义之窗讯  连续三个月来,普安县茶产业佳音频传:

      7月31日,在以共同帮扶普安县为目的的省直部门同步小康精准帮扶普安县项目对接会上,省委农工委专职副书记、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兴友说:“省农委将尽力而为支持普安发展茶叶,希望普安创好茶品牌!”

      8月11日,黔西南州委书记张政到普安县世界茶源文化项目区进行调研,为发展普安茶业把脉,张政书记强调要打好能突出地方特色的品牌,尤其要突出唯一性这个特点,高标准、高起点、高品质打造。

      8月31日至9月4日,普安县委书记农文海率党政代表团赴广东、福建两省招商引资,与福建正山堂茶业公司就依托正山堂技术力量合作建立中国四球古茶基因研究所,以及合力打造、包装、策划普安红茶等茶产业的深度合作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首届中国贵州·普安红·古茶文化节——品古茶·话普安·赛绒兔·助扶贫系列活动,又于9月23日至9月25日举行,内容涵盖赛绒兔、项目开工、参观千年野生四球古茶树群落、民族文化及农特产品展示、品茗及古茶竞拍、招商项目推介等。

      这是近年来,普安县围绕做强茶产业,打造名品牌,延长产业链工作核心,不断做大做强茶文章,加快富民强县的步伐带来令人欣喜变化的一组典型缩影。

      普安有“佳木” 繁衍百万年

      世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据考证成书于先秦的《神农本草》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陆羽在《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并肯定茶是“南方之嘉木”。值得关注的是,在普安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早在一百万年前就生长着“南方之嘉木”,有事实为证:1980年7月13日,贵州省晴隆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卢其明等,在普安、晴隆两县西部交界的云头大山笋家箐发现一块茶籽化石,1988年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专家现场勘探调查鉴定,初步认为是新生代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从普安、晴隆两县地质发展史看,该区域是在中上三叠纪时期上升形成的陆地。在此时期,有陆相沼积紫色沙页岩沉积,出现了煤,表示当时植物生长茂盛。之后气候干燥、沼积间断,发生了一次旋扭运动,造成一系列的弧形断裂带,构成黔西南地区的涡轮构造地形,笋家箐就是一个小型裂缝。新生代第三纪时,气候温暖,雨量较多,零星地区在这些断裂谷地或坡面堆积有下第三纪的堆集物,因而这块茶籽化石,应是第三纪时期的残坡堆积物中形成的。据专家称:古生物死亡后,能形成化石的机率极少,这充分说明100万年以前普安一带就有着大量的古茶树。

      2011年5月22日,普安县邀请虞富莲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组成“中国普安野生古茶树”专家组深入普安,对野生古茶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认定该古茶树品种属于32类茶科中的其中一种,并且是全球唯一,普安独有。

      据考证:普安县境内有四球古茶树2万余株,如今树龄上千年的有上百株,树龄最长的达2400多年。普安千年四球茶古茶不但有保健和醒脑益神的作用,而且喝四球茶古茶还能预防和治疗疾病。在当地民间还流传有“山上有棵千年树,树下有口清水井;那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的动人歌谣,认为四球茶古茶树凝聚了上千年日夜之精华,为茶中上品,饮后有很多益处。当地居民以四球茶古茶树的茶青为原料制作茶叶,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茶、饮茶文化。

      2011年10月在湖北宜昌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向普安县颁发了“中国古茶树之乡”的牌匾。

      茶旅一体化 让世界青睐普安

      普安县处于低纬度、寡日照、高海拔地区,且空气、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含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优质有机生态茶种植的面积达30万亩以上。普安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研发古茶产品,促进茶产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茶产业,建有国营新寨茶场、江西坡茶果场、青山小屯茶场,以及部分乡镇小型茶场等,隶属贵州五大茶区的黔西南茶叶产业带,被列为全省首批2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计划到2020年将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2002年普安茶叶通过ISO1400环境体系认证,2003年3月经国内权威质量鉴定机构——农业部杭州质量监测中心检测,普安茶叶农药残留量为0,超过欧盟标准。

      由于普安独特的地方小气候,所产的茶叶具有叶吸附花香能力强,茶叶耐泡,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锌、硒等微量元素,呈自然兰花香型,产品上市早,比其他地区普遍早10至20天等特点,时间优势极其明显,又被称为“黔茶第一春”。

      2014年以来,普安县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立足茶文化与茶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普安茶产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景区,目前该景区已被列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普安在茶旅游产业的发展上,紧紧依托沪昆高速、晴兴高速在江西坡镇交汇设站,沪昆高铁设普安站,打造以普安为中心,4小时内1000公里的旅游经济吸引圈,融入贵阳、昆明两大城市1小时经济圈的交通区位优势,宜居宜业宜游的气候优势,立足“中国古茶树之乡”等独特的旅游资源,着力把普安建设成为中国古茶文化体验基地,打造贵州西部生态观光、户外运动、科普旅游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普安2015年计划在景区内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5895万元,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已累计完成投资2941万元,其中,江西坡茶文化主题小镇主街道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50万元,白石岩至鸡场箐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70万元,岗坡至细寨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70万元,江西坡社区至下平田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20万元,江西坡社区下平田组至320国道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5万元,茶果场至大凹旅游观光道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0万元,温泉度假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洗浴池、花园等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00万元,大凹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5万元,旅游公厕完成投资6万元,大洼生态茶园观光体验区建设即将启动等。

      同时,普安县借助旅游优势,该县将以江西坡镇为核心区域,突出茶源唯一性,大手笔打造一个以江西坡镇为核心,连同周边乡镇,辐射全县经济发展的产业聚集、功能配套、“三产”协调发展的茶旅一体经济区域,按照规划,将于近期以茶文化为主题,建设占地300亩,涵盖旅客集散、商品展销、民族风情展示为一体,浓缩普安元素的沪昆高速江西坡茶场服务区,依山沿河建设占地100亩的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其中,茶源文化广场是由国际知名建筑师、风景城市规划家彼得.鲍尔斯特利先生及其团队进行设计,具备当前国际设计水平;世界茶源的定位,在一定意义上又将该广场放眼于世界进行布局,其促进地区发展的现实意义将会更加明显。

      为弘扬普安县民族文化、展示普安茶文化、民族风情等,并宣传推介普安绿色生态环境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普安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普安县举办了中国普安四球茶开园等系列活动,以壮观恢宏的视听演绎,充分展示了普安茶文化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打批游客和各路媒体踏访。当地茶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展示茶艺,向游人卖茶,每年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普安县茶叶产值都在2亿元以上,目前,该县成功种植茶园面积10.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5.8万亩,今年计划安排种植1万亩,建育苗基地1个,预计产苗4000万株。江西坡镇镇长曾明祥说:“江西坡茶农每亩茶园收入现在可达6000多元,江西坡很多村民的漂亮房屋建筑,都得益于茶产业为他们带来的福。”

      今年仅上半年,该县在茶区等景点,共接待游客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亿元,增速在全省排第一位。

      目前,该县园区内入驻大小茶产业企业1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8个;每天加工茶青10万斤以上,年产量6050吨,完成企业销售收入2.1亿元,商品率达100%。

      抓“普安红茶”品牌 让“普安红”走出山门走向世界

      普安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优势孕育出了外形肥硕,芽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高锐,带自然花香,滋味浓醇甘甜的普安红茶。目前,普安红茶分为普安红条茶系列和普安CTC红碎茶系列,其茶汤色红艳明亮,颜色喜庆,入口醇和,高雅持久,外形秀丽隽永,前身的注册商标为“福娘红茶”,源自普安布依族传统工艺茶“福娘茶”,该茶是有福气的布依族阿娘所制作的茶。其历史文化深厚,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采用清明时节幼嫩的一芽一叶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集文化、工艺、实用为一体的布依族民族特殊产品,其品质优良,是用来招待贵客的珍品,具有时、技、意、韵、香五大特点。

      目前,落户在普安县江西坡镇境内的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印度进口年产CTC红碎茶1500吨和年加工高端条形红茶10吨的生产线各1条。普安正抢抓普安红茶被省委领导高度重视的机遇,突出抓好“普安红茶”品牌的打造,计划在现有的10.1万亩茶叶基础上,到2020年扩种到30万亩。并依托普安的“中国古茶树之乡”名片,唱响、唱活、唱大“普安红茶”品牌;依托普安被认定为省级茶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商务部与财政部批准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机遇,用国际化视野占领市场,引领黔茶转型升级。普安的努力逐渐得到国人的青睐,据媒体报道:8月21日至23日,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暨茶博会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身穿布依族盛装的普安采茶女在展会期间吸引了贵阳市民的目光,同样,不少市民及经销商、商城等对来自黔西南州普安县的茶叶非常感兴趣,称赞其滋味厚重、醇香浓郁,回甘好,韵味悠长等。来自深圳的醉美贵州农产品商贸公司韦经理说:普安的茶有深厚的布依族文化底蕴,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工艺流程自成体系,品质也好,非常符合深圳的消费需求,他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普安的合作与交流,让普安茶重现蛮人以茶沿牂牁江下番禺的辉煌。

      在这次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暨茶博会上,普安县布依人家茶社携带普安红茶前来参加茶博会。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岑开文笑逐颜开:“我们茶山海拔高,种植的大叶种茶做出来的红茶品质特别好,香气独特,滋味醇厚,很欣慰在展会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我们在做茶的同时会坚持民族文化与产品并行,向世界展示普安红茶独特的魅力!”

      为汇聚茶业技术力量发展壮大茶产业,普安今年还新成立的茶叶协会,重点把在社会上分散的茶业技术力量从新聚集,吸收入协会,负责为农户提供管理加工与销售一条龙服务,带领农户抱团发展,为发展壮大该县茶产业,引领茶农致富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新成立的茶叶协会切实发挥职能,服务普安茶业,为茶农提供管理加工与销售一条龙服务,重点做好茶青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并负责指导茶农在优化茶叶品种种植结构,提高茶品质上下功夫,并带领农户抱团发展,带动群众发展壮大茶产业,切实增加了茶农与企业的收入。如今,普安正以人无我有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精神,引领红茶走出山门,走向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讯员 黄太富报道)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