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兴义之窗教育> 教育资讯> 医疗

入壶,入壶,书上没见过~~~

更新:2017-6-14 10:01|编辑:computer|浏览:1320|评论: 0 |来源:
摘要:  导语:很多时候,我们在医嘱里会看到这样的医嘱XX5mg/“入壶”。于是,要静推的、要静滴的,我们三下五除二”咔咔“把它给“入壶”了。  你的意思是:不能入壶?  入壶:是临床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常用的,但书 ...
  导语:很多时候,我们在医嘱里会看到这样的医嘱XX5mg/“入壶”。于是,要静推的、要静滴的,我们三下五除二”咔咔“把它给“入壶”了。

  你的意思是:不能入壶?

  入壶:是临床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常用的,但书本上未见经传的实际操作方法。

  它是把需要静脉注射的药物,从正在输液的输液器上的茂菲式滴管处加入,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快速用药的目的。

  小剂量药物,从输液器源头进入,以点滴的便捷方式进入输液血管,简化、方便了操作流程,代替了正规的静脉注射法

  现状:书本没注释,术语不常用,但在很多的基层医院却广泛使用与执行。

  怎么整?

  “入壶”的弊端

  1、不规范

  简单、便利,但是教科上未提及,属于”民间做法“,不规范。

  2、速度比静推慢

  虽然在一点程度上达到了”快速给药“的目的,但实则即使全速打开输液器的开关,药液仍然是以”点滴“的形式进入血管,比起静脉推注,用药速度显然是比不过的。在抢救时,更是不适用。

  3、易污染

  首先,”入壶“是在病房完成的,无菌操作难以保证。另外,针头刺入输液器上茂菲式滴壶的橡胶塞,在一定程度上无异于破坏了”密闭式输液“的结构,增加了污染的可能性。

  4、剂量不易把握

  为了避免入壶的药物与输液的药物发生反应,临床上常以输注NS来”引导“和”冲管“入壶的药物,但是”冲管“多久才能保证入壶的药物已经完全输入到血管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5、易出现配伍禁忌

  若”冲管“不到位,或没有用纯溶液来作为”引导“,那么入壶的药物有可能与正在输注的药物发生配伍禁忌。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会计
医疗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