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之窗讯 入夏以来,只要一走进龙山镇新场坝居委会的村寨,不管是田野里还是荒地上,到处都是茂盛、绿油油的桑树,一片片成荫的桑叶。这就是黔西南州人大代表龙山镇振兴桑蚕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应粉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种桑养蚕基地。
杨应粉家共有人口5人,其中劳动力4个,有两个在外地打工,在她的耐心说服和开导下,一家人听从她的指挥,认真听取了技术人员对种桑养蚕的效益分析以及和其他产业效益的对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桑蚕。坚信种桑养蚕这个项目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坚定地从筋疲力尽的外地打工回了头,信心十足地开始了种桑养蚕的征途。2011年,杨应粉的7亩好田全部种上了桑树,寨子里好多热心肠的农家妇女们都为她捏了一把汗,私下里为这个年近40岁的妇女担心起来,那么多上等好田都种了桑树,粮食怎么办?一家人吃什么?乡亲们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可是杨应粉不这么想,她认为: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动真格,要实实在在地干好,只要有了钱,粮食可以买。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杨应粉是该镇唯一的布依族、农民、妇女州人大代表,她说:“我是人民选的,就得想老百姓所想,替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办事”,她在镇政府召开的农业产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得到了该镇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又跟随镇政府组织的考察组到外地学习种桑养蚕技术,亲眼看到了种桑养蚕是农民的“一亩地、一个月、一张蚕,就挣钱”带来的经济效益,心里就热乎乎的。
她考察回来后,满怀信心地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了自己种桑养蚕的打算,并要求成立桑蚕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帮助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一是政府提供2000平方米的建蚕房土地和建房的部分材料;二是出面协调了10万元的无息贷款,用于购买桑蚕苗、部分土地租赁费、养蚕方格簇、化肥、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帮助跑相关部门办理“安龙县龙山镇振兴桑蚕农民专业合作社”落户挂牌的相关证件手续。
在龙山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龙山镇振兴桑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杨应粉任合作社理事长。她把自家的15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桑树苗,又租用村民和集体的旱地、荒坡规划500余亩地扩种桑树苗,再自筹资金60万元,县扶贫贷款资金70万元,修建了16间400多个平方米的养蚕房,购买了生产蚕丝的机械设备。在她的组织带动下,2012年已有杨定章、杨元志、王佰欢等近百户村民从事种桑养蚕,收入30多万元,养蚕户人均收入2600多元,为村民们找到了征收致富的新路子。她已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种桑养蚕大户之一。
当笔者问她是采取什么方式运作,有何规划时,她说,“我们是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的方式运作。现在除100多户散户外,我们合作社从2012年的16户增加到了今年的44户,已种桑树1000多亩,预计养蚕500张,收鲜蚕茧18吨,实现利润20万元,到2016年发展基地到10000亩,养蚕10000张,收鲜蚕茧350吨,实现利润200万元。”她还笑着说:“还要发展立体种养殖,即在桑树下养鸡、养兔、种植中药材等。”
当地群众都说她的才干、智慧和风风火火干事业的性质不比男同志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致富带头人,是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她用自己的感人行为彰显了巾帼的本色,真是巾帼不让须眉。(通讯员 胡连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