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之窗讯 沿着一条宽敞的水泥大道走进村里,几个孩子正偷偷地拧开门口的水龙头,在哗哗流淌的水边嬉戏。漂亮的小洋楼散落在黑绿相间的群山中,四周绿树成荫,稍远一点的农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秧苗,进入眼帘的真是一幅幅青山水墨画,这便是正是站在同步小康起跑线上的垅塔村。
“要不是换了支书,这条长3000多米的水泥路,恐怕不知什么时候才有了,现在的支书真能干!”村民龙家荣称赞的就是长田镇陇塔村支部书记许富权。
据了解,长田镇陇塔村党支部书记许富权,出生于1971年的许富权,一向成绩优秀,198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不能继续学习。怀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没能继续在学堂深造,他不但没有埋厌父母,而是主动挑起了家庭重担,默默工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家里,他虽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一心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就从小培养了他一生勤俭持家的品质。对于十五六岁的许富权,犁牛打耙只是“小菜一碟”,左邻右舍坚起拇指称赞他为“乖孩子”。
“要干就干出个人样”,这是许支书最直接的一句话。喜结良缘后,为了更好地摆脱贫穷落后的家庭面貌,他租用了村里外出务工者闲置的70余亩土地种植烤烟。在育苗到上炕的每个环节,他都虚心听从乡里农业服务中心、烟叶站等技术人员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就收获了成功的果实,一年来3万余元的纯收入让乡亲们刮目相看。从那时起,在陇塔村发展种植烤烟就不再难了。如今的陇塔村,种烟已成了当地家庭经济收入的主选。据许富权介绍,种烟这条路算是选对了,增加经济收入不说,还能增进团结,每逢种烟、上炕都会互相帮助,真正架起了村民们的“连心桥”。凭着成功的经验,近20年来,他一直在种烟致富这条路上为当地群众带领着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为进一步激发其潜能,年轻有为的许富权一举被推选为纳洋组组长,这个“官”看似小,但作用却很大。13年来,每家每户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优越条件,他都成竹在胸。在他的带动下,纳洋组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早也不存在了,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养鸭为了灯油盐巴钱”的思想在这里已升华为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农家乐章。
芝麻开花节节高。凭着不断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这股干劲,他赢得越来越多村民的高度评价。2011年,通过村民民主选举,他当选为陇塔村主作,接过重任后,许富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家庭“减负”工作,经过一番解释后,妻子终于同意少做30亩烤烟,让他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中。3年来,他每天几乎都是起早贪黑,奔波于全村走家入户“摸底”,解决村民矛盾纠纷就成了“家常便饭”。看到他这股干劲,镇党委于2014年1月将其聘任为该村村支部书记。
在他看来,这个神圣的任务,既是组织对他的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考验。该村位于长田镇东北部,辖10个村民小组,全村530户2400余人,只有42名党员。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体,汉族杂居。全村海拔在1150米-1350米之间,主要以烤烟、核桃和中草药种植为主。由于原先的领导班子战斗力软弱,工作思路不清晰和村务管理混乱等原因,党支部在2014年被批评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需要进行整改提高。“奉命于危难之间”,许富权说:“虽然这样,我决不会‘背黑锅’,再苦再累也要想办法团结村委所有同志,争取一年就甩掉帽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许富权接过支部书记这一职务时,恰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实践活动春风拂来。许支书灵机一动,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就当前该村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梳理汇总,他发现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该班子凝聚力不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工作思路不清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道路建设和水利建设,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渠道不多。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党务、政务公开不及时,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农低保、危房改造等惠农政策没有全面公开。
针对以上存在的系列问题,他带动村支部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通过开展村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直面问题寻根源想办法,村支部书记带头作检讨,并与其他班子成员交心谈心,打消其思想顾虑,鼓励班子成员重拾信心,互相交换对班子存在问题的看法,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结合村情实际,科学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整改目标,细化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对整改任务实行“销号制”,整改一件消除一件。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职能作用,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整改成效的唯一标准。
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里,许富权立说立行、立行立改,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加强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战斗力和凝聚力。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坚决不搞“一言堂”,结合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合理分配工作重点,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二是明确工作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在水利建设方面,通过村支部班子的积极努力,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到50多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0多万元)的人畜饮水项目,有效解决全村10个村民小组饮水难的问题,受益群众2400余人;在道路建设方面,共争取4个项目,涉及总资金640多万元。三是加强村务管理,推行“阳光”政务。村务公开实行一月一公开,规范公开内容,对群众切身利益的农低保、危房改造、民生项目建设、财务收支情况等内容进行明细化,村务公开不断由点向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深入推进,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促进了党风、政风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好转。
在村支部的艰辛努力和群众的共同参与下,经过一年的整改落实和晋位升级,已成功脱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这顶帽子。在党委政府和挂帮单位的精心帮扶和指导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烤烟种植,在原有300多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科学规范400多亩的核桃种植,加大对核桃种植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中药草种植,采取“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动员村组党员干部大力种植射干、白芨、三叶青、独角莲等中药材。二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村情实际,采取“以地生财”的方式,将青杠林、白石岩等集体土地以租赁的方式承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走进如今的陇塔村,呈现眼前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道路建设如火如荼,群众生产热火朝天。许富权骄傲地说:“感谢软弱涣散,让我们越挫越勇,就像陇塔村自编歌谣(软弱不可怕,涣散也不惧;越挫越勇劲,小康筑自信;只要信念真,终有“五好村”;来日展宏图,小康不是梦。)一样,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奋发赶超,实现同步小康。”(通讯员 陶汝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