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喜迎2024国际山旅会专栏
> 喜迎2024国际山旅会专栏

【2024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和谐,在世界地质公园

更新:2024-9-23 15:19|编辑:嘉丽|浏览:172|评论: 0 |来源: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摘要:  登高远眺,秀峰似林,田野交错,村庄与峰林交相辉映,稻谷金黄,峰林与田园完美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  这是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内万峰林景区的一幅秋收图。万峰林的稻谷丰收了 刘朝富 摄  “兴 ...
  登高远眺,秀峰似林,田野交错,村庄与峰林交相辉映,稻谷金黄,峰林与田园完美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

  这是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内万峰林景区的一幅秋收图。

万峰林的稻谷丰收了 刘朝富 摄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以其国际重要性地质遗迹、瑰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文博资源和数字化智能管理服务手段等,让人印象深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估专家阿兹米勒·穆尼夫·本·穆罕默德·布卡里对兴义地质公园高度评价。

  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内的万峰林景区,溪水流淌,串珠成线,连接起依河而建的几个布依族村寨。牛骨胡、月琴声响起,传来阵阵八音坐唱之声。千百年来,依山而居、傍水而生的布依族人,在山水田园间创造出多彩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亦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截至2023年底,黔西南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项20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0项128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44项。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点亮了生活,让文化得以赓续传承。

多彩的民族文化 (兴义市万峰林旅游集团提供)

  民族村寨与山水相依的自然和谐之美,民族技艺代代相传的传承之美,汉、布依、苗、彝等40多个民族智慧与勤劳之美……这些美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内“拼”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地质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既保护地质遗产,也强调地质遗产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理念。

  北京游客张莹首次踏入万峰林,她感慨道:“第一次亲眼目睹如此壮观的峰林景象,那些高度相近的山峰如同喀斯特地貌的代言人,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地质变迁。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地球生命的印记,这样的体验无比珍贵。”

  是的,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先人的智慧与汗水,每一道痕迹都闪耀着文化的独特光芒。

  清晨爬到山巅看日出,去集市上买刚从地里采摘出来的蔬菜水果,来田地里体验农耕生活,夜里伴着乐声载歌载舞,夜晚枕清风而眠,在梦中,行至幽静山谷,树上鸟声清脆……对很多到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游玩的人而言,在这里选一家喜欢的民宿,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是不可错过的独特体验。

万峰林油菜花开 张霆 摄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深受万峰林乡愁集市的人间烟火所感染:“我和很多人一样,是乘坐飞机来兴义的。如今,国内外游客借助便捷交通可以抵达任何地方,这为偏远的山区带来了财富和就业机会。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收益都可以用于建设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业内专家认为,与众多远离人烟、远离城镇的地质公园相比,兴义世界地质公园除显著的地质特征之外,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里,城镇广布于“公园”之中、多民族群众世代在“公园”里生产生活,依托这片土地,开展了传统耕织、文化旅游、康养休闲、户外运动等一系列产业实践和发展探索。

  诗画田园,巍巍群山,潺潺溪流,袅袅炊烟……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里寻一处诗意栖居地,沿着大自然的指引与美好不期而遇,与大自然亲密“对话”。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公园内,山、水、人共生共存,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地质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世代传承,共同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赵漫漫)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 喜迎2024国际山旅会专栏

【2024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和谐,在世界地质公园

  • 编辑:嘉丽浏览:172评论: 0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   登高远眺,秀峰似林,田野交错,村庄与峰林交相辉映,稻谷金黄,峰林与田园完美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

      这是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内万峰林景区的一幅秋收图。

    万峰林的稻谷丰收了 刘朝富 摄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以其国际重要性地质遗迹、瑰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文博资源和数字化智能管理服务手段等,让人印象深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估专家阿兹米勒·穆尼夫·本·穆罕默德·布卡里对兴义地质公园高度评价。

      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内的万峰林景区,溪水流淌,串珠成线,连接起依河而建的几个布依族村寨。牛骨胡、月琴声响起,传来阵阵八音坐唱之声。千百年来,依山而居、傍水而生的布依族人,在山水田园间创造出多彩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亦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截至2023年底,黔西南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项20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0项128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44项。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点亮了生活,让文化得以赓续传承。

    多彩的民族文化 (兴义市万峰林旅游集团提供)

      民族村寨与山水相依的自然和谐之美,民族技艺代代相传的传承之美,汉、布依、苗、彝等40多个民族智慧与勤劳之美……这些美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内“拼”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地质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既保护地质遗产,也强调地质遗产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理念。

      北京游客张莹首次踏入万峰林,她感慨道:“第一次亲眼目睹如此壮观的峰林景象,那些高度相近的山峰如同喀斯特地貌的代言人,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地质变迁。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地球生命的印记,这样的体验无比珍贵。”

      是的,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先人的智慧与汗水,每一道痕迹都闪耀着文化的独特光芒。

      清晨爬到山巅看日出,去集市上买刚从地里采摘出来的蔬菜水果,来田地里体验农耕生活,夜里伴着乐声载歌载舞,夜晚枕清风而眠,在梦中,行至幽静山谷,树上鸟声清脆……对很多到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游玩的人而言,在这里选一家喜欢的民宿,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是不可错过的独特体验。

    万峰林油菜花开 张霆 摄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深受万峰林乡愁集市的人间烟火所感染:“我和很多人一样,是乘坐飞机来兴义的。如今,国内外游客借助便捷交通可以抵达任何地方,这为偏远的山区带来了财富和就业机会。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收益都可以用于建设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业内专家认为,与众多远离人烟、远离城镇的地质公园相比,兴义世界地质公园除显著的地质特征之外,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里,城镇广布于“公园”之中、多民族群众世代在“公园”里生产生活,依托这片土地,开展了传统耕织、文化旅游、康养休闲、户外运动等一系列产业实践和发展探索。

      诗画田园,巍巍群山,潺潺溪流,袅袅炊烟……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里寻一处诗意栖居地,沿着大自然的指引与美好不期而遇,与大自然亲密“对话”。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公园内,山、水、人共生共存,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地质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世代传承,共同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赵漫漫)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