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省内外游客欢聚!感受彝族节日独特魅力

更新:2024-8-2 10:26|编辑:嘉丽|浏览:836|评论: 0 |来源: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摘要:  7月26日至29日,贵州·晴隆第十四届彝族火把节活动火热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欢聚一堂,与当地彝族同胞一起感受彝族节日的独特魅力。  独特与和谐交融的民族巡游  民族巡游现场 朱远祥 摄  7月27日,在晴 ...
  7月26日至29日,贵州·晴隆第十四届彝族火把节活动火热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欢聚一堂,与当地彝族同胞一起感受彝族节日的独特魅力。

  独特与和谐交融的民族巡游

  民族巡游现场  朱远祥 摄

  7月27日,在晴隆县莲城街道,由黔西南州各地少数民族代表、少数民族学会代表、企业代表及晴隆县各乡镇代表等组成的27支巡游队伍,身着民族盛装,开展民族文化巡游展演,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巡游方阵从晴隆县莲城街道中心街莲花池起步,由南向北围绕新老城区进行巡游,直至阿妹戚托小镇咪咕广场。

  活动现场,彝族火把节花车开路,龙狮队伍紧随其后,彝族、布依族、苗族等同胞身着少数民族传统盛装,向观众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将晴隆第十四届彝族火把节氛围感拉满。

  巡游队伍集中展示黔西南州各少数民族风情及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旅游特色与富民产业等。各方队一边走一边喊着各自的代表口号,一路上,唢呐、芦笙、木鼓、铜鼓表演轮番上阵,板凳舞、竹鼓舞、阿妹戚托舞蹈等精彩纷呈,绚丽多彩的服饰、造型各异的乐器、充满风情的歌舞,充分展示了我州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风情,展现了各民族和谐团结、共同繁荣的美好画面。

彝族舞蹈《阿妹戚托》

  望谟方阵的兰富城说:“我们是第一次来晴隆,晴隆很凉快,当地的群众都特别热情。我们准备了民族服装展示和布依糠包舞,糠包舞代表幸福安康,祝福大家幸福安康,阖家美满!”

  “我是晴隆本地人,每年的火把节都是咱们晴隆最热闹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齐聚晴隆,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共同狂欢,特别开心。”在路边观看巡游的秦兰笑着说道。

  欢歌笑语共巡游,民族团结大联欢。

  从重庆到贵州旅游的退休教师罗竹影跟着巡游方队拿起手机一路狂拍。“晴隆的天气太凉爽了,当地民风淳朴,民族风情十分浓郁。非常开心能参加今年的晴隆火把节,之前有在网上看到过晴隆火把节的宣传视频,特别想到现场来感受当地民族风情。这次特意掐着时间赶来参加,真的又热闹又好玩,真是不虚此行。”

  火把节作为彝族传统节日,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各族同胞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分享文化,感怀历史。

  魅力与礼仪并存的彝族婚俗

  彝族婚俗展演

  7月28日,在阿妹戚托小镇金门广场,14对新人参加“彝往情深”民族集体婚礼,这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一充满民族特色的婚礼仪式,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场集体婚礼中,新人们进行了一系列富有仪式感的传统婚礼流程,包括接亲、送亲、寨老祈福、互换信物、拜堂等环节,每一项仪式都寓意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活动现场,新娘们身着华丽的彝族传统服饰,头戴精美的银饰,面带幸福的微笑,等待着新郎的到来。为了顺利迎接新娘过门,新郎要接受新娘送亲队伍的“摸你黑”和泼水祝福。随后,新郎背上新娘走向拜堂地点。送亲队伍跳上了“阿妹戚托”舞蹈为新娘送上祝福,彝族寨老在婚礼上吟唱着古老的祝福歌并为新人洒水祈福,送上美好祝愿。新人们按照传统习俗,依次进行信物交换、拜堂,在众人的祝福和欢呼声中,婚礼仪式礼成。

  婚礼体验现场 明展平 摄

  “我们是从广东来到黔西南避暑的,在网上看到晴隆有彝族民俗婚礼的展演我们就直接过来参加了。这边的婚礼习俗和广东完全不一样,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他们有自己的仪式,有当地特色,看过后觉得特别有意思。虽然拜天地和进洞房这两项仪式是大多数民族共有的,但很多仪式和传统都彰显了彝族民族风情的与众不同。”广东游客麦志亮说。

  彝族婚俗的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彝族人对婚姻的尊重和对传统的坚守。

  整个婚礼过程中,彝族的传统音乐和“阿妹戚托”贯穿始终,让在场的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场婚礼民族氛围很浓,无论是服饰还是头饰都很漂亮,且仪式丰富多彩,彝族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富,我们看了很震撼。我感受到当地民族很热情,文化氛围浓厚,多民族团结,积极向上,热烈且有激情。”四川游客明展平说。

  这场集体民俗婚礼,让很多外来游客对彝族文化有了更为深厚的了解,更近距离地感受彝族风俗和文化精神。

  浪漫与热情不减的篝火晚会

  民族巡游现场 朱远祥 摄

  7月28日晚,“彝家欢迎你”全州民俗文艺汇演在阿妹戚托小镇咪咕广场举行,来自全州各县(市)的表演团队相继登场,为游客带来了一场浪漫与神秘的民族文化视听盛宴,展现了黔西南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魅力。

  “黔西南的民族文化很丰富,目不暇接。”观众席上,一位从广西到晴隆参加火把节的游客深情地说:“这里的人民非常热情,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尽管今晚下着大雨,但是舞台上演员们依然坚守着,在雨中完成表演,向我们展示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坚韧的民族精神,让我很感动。”

  舞台上,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以舞蹈、歌曲、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各民族的历史、风俗和精神风貌。雨滴与舞步交织,歌声与雨声共鸣,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让在场的观众深刻感受到黔西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生命力。

  “能够在雨中欣赏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看到那么独具民族风情的演出,让我对黔西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是一次深受民族文化洗礼的深刻体验。”来自江西的游客张欣感动地说。

  尽管现场雨势不断,但观众们热情不减,他们或撑伞或披雨衣,专注地欣赏着每一个节目,不时鼓掌喝彩。

  篝火晚会

  晚上九点三十分,火把节的“压轴大戏”——篝火晚会到来。彝族同胞和游客们一起点燃火把,走向篝火晚会广场,象征光明与希望的火焰在金门广场上空跳跃,不仅点亮了夜空,也点亮了宾客们的心。

  雨水并未浇灭宾客们的热情,现场的宾客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围成一圈,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彝族传统的舞蹈。他们与火焰共舞,热烈狂欢,欢笑声、音乐声、雨声与篝火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山间,整个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是漫无目的开车到这里的,这里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当地人民热情好客,我一到这里就被深深吸引了。我会在黔西南多游几天,览尽这里的人文美景。”随心自驾游的浙江游客许先生说道。

  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为晴隆带来了关注和流量,也让数万名外地游客朋友深切感受到晴隆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气象以及城乡发展变化的新面貌。(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朝敏 邓忠胜 实习记者 王国珍)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晴隆

省内外游客欢聚!感受彝族节日独特魅力

  • 编辑:嘉丽浏览:836评论: 0 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   7月26日至29日,贵州·晴隆第十四届彝族火把节活动火热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游客欢聚一堂,与当地彝族同胞一起感受彝族节日的独特魅力。

      独特与和谐交融的民族巡游

      民族巡游现场  朱远祥 摄

      7月27日,在晴隆县莲城街道,由黔西南州各地少数民族代表、少数民族学会代表、企业代表及晴隆县各乡镇代表等组成的27支巡游队伍,身着民族盛装,开展民族文化巡游展演,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巡游方阵从晴隆县莲城街道中心街莲花池起步,由南向北围绕新老城区进行巡游,直至阿妹戚托小镇咪咕广场。

      活动现场,彝族火把节花车开路,龙狮队伍紧随其后,彝族、布依族、苗族等同胞身着少数民族传统盛装,向观众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将晴隆第十四届彝族火把节氛围感拉满。

      巡游队伍集中展示黔西南州各少数民族风情及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旅游特色与富民产业等。各方队一边走一边喊着各自的代表口号,一路上,唢呐、芦笙、木鼓、铜鼓表演轮番上阵,板凳舞、竹鼓舞、阿妹戚托舞蹈等精彩纷呈,绚丽多彩的服饰、造型各异的乐器、充满风情的歌舞,充分展示了我州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风情,展现了各民族和谐团结、共同繁荣的美好画面。

    彝族舞蹈《阿妹戚托》

      望谟方阵的兰富城说:“我们是第一次来晴隆,晴隆很凉快,当地的群众都特别热情。我们准备了民族服装展示和布依糠包舞,糠包舞代表幸福安康,祝福大家幸福安康,阖家美满!”

      “我是晴隆本地人,每年的火把节都是咱们晴隆最热闹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齐聚晴隆,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共同狂欢,特别开心。”在路边观看巡游的秦兰笑着说道。

      欢歌笑语共巡游,民族团结大联欢。

      从重庆到贵州旅游的退休教师罗竹影跟着巡游方队拿起手机一路狂拍。“晴隆的天气太凉爽了,当地民风淳朴,民族风情十分浓郁。非常开心能参加今年的晴隆火把节,之前有在网上看到过晴隆火把节的宣传视频,特别想到现场来感受当地民族风情。这次特意掐着时间赶来参加,真的又热闹又好玩,真是不虚此行。”

      火把节作为彝族传统节日,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各族同胞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分享文化,感怀历史。

      魅力与礼仪并存的彝族婚俗

      彝族婚俗展演

      7月28日,在阿妹戚托小镇金门广场,14对新人参加“彝往情深”民族集体婚礼,这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一充满民族特色的婚礼仪式,感受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场集体婚礼中,新人们进行了一系列富有仪式感的传统婚礼流程,包括接亲、送亲、寨老祈福、互换信物、拜堂等环节,每一项仪式都寓意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活动现场,新娘们身着华丽的彝族传统服饰,头戴精美的银饰,面带幸福的微笑,等待着新郎的到来。为了顺利迎接新娘过门,新郎要接受新娘送亲队伍的“摸你黑”和泼水祝福。随后,新郎背上新娘走向拜堂地点。送亲队伍跳上了“阿妹戚托”舞蹈为新娘送上祝福,彝族寨老在婚礼上吟唱着古老的祝福歌并为新人洒水祈福,送上美好祝愿。新人们按照传统习俗,依次进行信物交换、拜堂,在众人的祝福和欢呼声中,婚礼仪式礼成。

      婚礼体验现场 明展平 摄

      “我们是从广东来到黔西南避暑的,在网上看到晴隆有彝族民俗婚礼的展演我们就直接过来参加了。这边的婚礼习俗和广东完全不一样,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他们有自己的仪式,有当地特色,看过后觉得特别有意思。虽然拜天地和进洞房这两项仪式是大多数民族共有的,但很多仪式和传统都彰显了彝族民族风情的与众不同。”广东游客麦志亮说。

      彝族婚俗的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彝族人对婚姻的尊重和对传统的坚守。

      整个婚礼过程中,彝族的传统音乐和“阿妹戚托”贯穿始终,让在场的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场婚礼民族氛围很浓,无论是服饰还是头饰都很漂亮,且仪式丰富多彩,彝族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富,我们看了很震撼。我感受到当地民族很热情,文化氛围浓厚,多民族团结,积极向上,热烈且有激情。”四川游客明展平说。

      这场集体民俗婚礼,让很多外来游客对彝族文化有了更为深厚的了解,更近距离地感受彝族风俗和文化精神。

      浪漫与热情不减的篝火晚会

      民族巡游现场 朱远祥 摄

      7月28日晚,“彝家欢迎你”全州民俗文艺汇演在阿妹戚托小镇咪咕广场举行,来自全州各县(市)的表演团队相继登场,为游客带来了一场浪漫与神秘的民族文化视听盛宴,展现了黔西南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魅力。

      “黔西南的民族文化很丰富,目不暇接。”观众席上,一位从广西到晴隆参加火把节的游客深情地说:“这里的人民非常热情,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尽管今晚下着大雨,但是舞台上演员们依然坚守着,在雨中完成表演,向我们展示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坚韧的民族精神,让我很感动。”

      舞台上,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以舞蹈、歌曲、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各民族的历史、风俗和精神风貌。雨滴与舞步交织,歌声与雨声共鸣,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让在场的观众深刻感受到黔西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生命力。

      “能够在雨中欣赏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看到那么独具民族风情的演出,让我对黔西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是一次深受民族文化洗礼的深刻体验。”来自江西的游客张欣感动地说。

      尽管现场雨势不断,但观众们热情不减,他们或撑伞或披雨衣,专注地欣赏着每一个节目,不时鼓掌喝彩。

      篝火晚会

      晚上九点三十分,火把节的“压轴大戏”——篝火晚会到来。彝族同胞和游客们一起点燃火把,走向篝火晚会广场,象征光明与希望的火焰在金门广场上空跳跃,不仅点亮了夜空,也点亮了宾客们的心。

      雨水并未浇灭宾客们的热情,现场的宾客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围成一圈,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彝族传统的舞蹈。他们与火焰共舞,热烈狂欢,欢笑声、音乐声、雨声与篝火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山间,整个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是漫无目的开车到这里的,这里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当地人民热情好客,我一到这里就被深深吸引了。我会在黔西南多游几天,览尽这里的人文美景。”随心自驾游的浙江游客许先生说道。

      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为晴隆带来了关注和流量,也让数万名外地游客朋友深切感受到晴隆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气象以及城乡发展变化的新面貌。(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朝敏 邓忠胜 实习记者 王国珍)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