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龙县坚持把稳就业促增收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积极打造“安龙加油雁”人才服务员劳务品牌,县人社部门通过遴选,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好、示范带动强、促进就业多、帮助增收高的劳动者或经营主体作为“头雁”,充分发挥其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等优势,带动群众实现高质量就业。
“我们合作社培育的水稻苗壮实、生长力强、宜机化程度高、产量也不错,每年都有很多农户来我们这里取苗。”在贵州盛禾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招堤街道海庄村育苗基地,负责人李龄菊拿着绿油油的水稻苗毯介绍道。
今年33岁的李龄菊,是安龙县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农民。2009年,在外务工的李龄菊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在发展烤烟产业的过程中,她发现传统种植成本高且效率低,便开始探索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
“要想提高效率,还得把农机用起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于是,李龄菊开始摸索在各生产环节中投入农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刚开始,李龄菊考取了拖拉机操作证,开着农机到处搞服务,用3年时间累积了一批农户资源。
李龄菊驾驶大型耕地机
随着拖拉机作业服务量的增加和服务面的拓展,李龄菊整合资源,于2021年成立了贵州盛禾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基地+工厂化育苗+农户”的模式,为企业、农户提供各环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2022年,全省主推水稻全程机械化和油菜毯状机械育苗移栽试点时,李龄菊带领合作社成员筹款购买了7台插秧机、2台流水线播种机、70000个育苗毯盘、5000个育苗钵盘和1台油菜毯状苗移栽机,从耕、种、管、收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圆满完成了水稻全程机械化和油菜毯状苗机械化育苗移栽任务。
在金色田野上,李龄菊辛勤劳作、耕耘乡土,获得了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贵州省三八红旗手、贵州省最美农机手等殊荣,贵州盛禾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贵州省优秀农机从业单位。
如今,在安龙县农机服务和农作物育苗上,每年的春种、秋收、夏管护等环节,各地农户都争相前来合作社购苗和预订农机服务。由此,合作社每年在农机服务和育苗环节带动就业600余人。
“安龙加油雁”的“头雁”作为雁群的领队,引领群众稳就业促增收。安龙县好家净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安龙本土的劳务公司,也是“头雁”之一。
近日,记者跟随“安龙加油雁”就业服务小分队来到贵州昌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了解该公司生产情况和用工需求。
“近段时间,公司订单增多,人员不足,好家净劳务服务公司了解情况后,输送了200名符合要求的务工人员,及时解决了公司的用工难题。”公司总经理胡良平表示,专业人员会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稳定上岗。
安龙县好家净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属于国有劳务公司。该公司以“人社+”村级标准化服务站、零工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等平台为载体,整合多方就业资源,畅通岗位供给、信息发布、劳务输出等内容,结合劳动者需求及就业趋向,开展就业专项服务,搭建群众就业“连心桥”,让求职者和用工单位实现“双向奔赴”。
去年11月,由县人社局牵头搭建、好家净劳务服务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的安龙县零工市场和安龙县人力资源市场开始运行后,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发布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线下构建服务大厅,内设求职(用工)登记、技能培训、劳动维权、零工就业政策宣传等窗口,不间断、常态化组织开展零工招聘会、零工驿站送岗上门、返岗直通车、现场参观选岗等活动,全方位服务企业、雇主及求职人员。
公司负责人毛雄说:“我们到企业实地走访,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收集企业就业岗位,然后通过招聘会、院坝会、走村串户,为群众送岗位、政策和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一站式的便民服务。”
毛雄向群众介绍零工市场的就业服务
“以前找零工,靠亲戚朋友介绍,活比较少。现在我加入零工市场微信群,企业有用工需求就会发布招聘信息,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工作,很方便。”家住安龙县钱相街道钱相村的王应平通过零工市场找到一份零工,日工资在100元左右,对此他很是满意。
今年以来,安龙县好家净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组织劳务输出、零工市场、“人社+”村级标准化服务站、东西部劳务协作站等平台,向广东惠州、浙江、福建等地有组织劳务输出劳动力1500多人,与县内120多家企业合作,促进2300多人次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
在安龙县,像李龄菊和毛雄一样的“头雁”有100多个,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出彩,并与从外地到安龙投资兴业的“鸿雁”、返乡创业的“归雁”和处于起步阶段的“雏雁”,共同组成“安龙加油雁”,形成“头雁”领飞,“雁阵”齐飞的良好局面。同时,安龙县人社部门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充分挖掘、培育、整合“安龙加油雁”,全方位当好“安龙加油雁”人才服务员,全面释放品牌活力,有效促进安龙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文/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唐金 通讯员 龙云 图/安龙县人社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