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车间,小鸡们欢快地扑哧着翅膀,不时啄啄槽内的饲料;产蛋舍里,一排排蛋鸡产下的鸡蛋自动滚落在兜栏里,自动化传送带将一枚枚鸡蛋传送至捡蛋车间;捡蛋车间内,工人们忙着捡蛋、打包、装车;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车间,随着自动化机械轰鸣作响,一袋袋打包好的饲料和有机肥自动传送到储物间……
这是位于望谟县大观镇大塘村100万羽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内每天繁忙的场景。
大观镇地处麻山腹地,土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多地少,山高坡陡,历来产业基础薄弱,除种植玉米及少许水稻外,全镇几乎没有什么产业。2019年,望谟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1.8亿元在大塘村建成总占地面积390余亩的100万羽标准化蛋鸡养殖项目,打破了大观镇产业零基础的窘境。
公司自引进以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通过土地征用、入股分红、劳动力就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公司入驻后,在厂房建设用地上,按照35640/亩的价格一次性征用涉及74户村民土地用于厂房建设;2019年至2021年,中央先后拨付财政扶贫资金、财政衔接资金共计1.5亿元作为全镇10个行政村的入股资金入股到公司,每年按照入股总资金的5%作为村集体及村民固定分红;同时,大塘村还与公司开展村企合作,双方签订了有机肥生产销售合同,所售出的肥料按每吨抽取10元的方式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直以来我们都期盼着自己的家乡能开办厂房,这样我们就不用每年都外出务工了,自从蛋鸡养殖场建成后,我们在家门口有了工作。”大塘村一组村民付龙飞娴熟地分拣破损的鸡蛋后说。
据养殖场负责人钱其波介绍,目前养殖场共有鸡舍21栋,蛋鸡60万羽,产蛋鸡57万羽,每天至少可产鲜蛋54万枚,主要销往省内和广东、广西、上海及香港等地。
为提高生产效率,养殖场不断更新完善生产设备,采用全封闭、智能化的养殖模式,实现了从饲料投喂、环境控制到鸡蛋收集、分拣的全流程自动化,采用的机械化操作,解决了传统养殖效率低、成本高的行业难题。
在养殖管理方面,养殖场采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每只蛋鸡的生长状况、产蛋量等信息,实现了养殖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养殖场还引进了先进的疫病防控技术,确保蛋鸡健康生长,产出的鸡蛋品质优良。在饲养方面,养殖场拥有一套完整的饲料生产设备,使用当地豆粕、玉米等原料进行加工喂养,保证鸡蛋品质,切实推动养殖进一步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使蛋鸡养殖产业不断向稳向好发展。在鸡蛋收集、分拣环节,公司同样实现自动化,通过自动捡蛋设备,鸡蛋可以迅速、准确地被收集到指定区域。随后,经过智能分拣系统,脏蛋、损蛋等次品蛋被精准剔除,合格的鸡蛋则按照大小、重量等标准进行分类打包,准备销往市场。
“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机械的帮助下,负责把鸡舍流出来的鸡蛋进行分拣,把坏的鸡蛋和脏的鸡蛋全部选出来,然后打包,每天会捡得600件左右。”养殖场鸡蛋分拣员杨思伟介绍了他一天的工作。
该养殖场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鸡粪处理方面,养殖场采用了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将鸡粪转化为有机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养殖场还建立了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我们村里面和公司签订了有机肥生产销售合同,每年都有大量的种植大户和村民前来订购有机肥,凡是公司卖出一吨肥料村里面就可抽提10元,这不仅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还大大增加了我们村的村集体收入。”大塘村党支部书记杨成岗说。
除土地征用、固定分红外,公司还吸纳当地村民及周边农户进场务工,目前,在场内固定员工100余人,临时用工50余人。
“我们到这里上班已经五年了,这里包吃包住,每个月工资有4000多块,对收入挺满意的,而且离家近,比之前在外面打工方便多了。”公司员工杨成明说。
杨成岗表示,下一步,大塘村将持续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强村富民目标,建优配强村委班子,全面提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主动在全村谋划发展一批产业,同时在蛋鸡养殖、技能培训、统一种苗、指导养殖、统一销售、有机肥加工销售等方面加大与蛋鸡养殖场开展合作,发展和壮大全村的蛋鸡养殖产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杨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