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入行时还是“小罗”。
1985年10月,罗应书考入黔西南州卫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因其出色的“剖腹产”技术,他深受当地老百姓爱戴。1993年12月,普安县公安局在全县范围内遴选法医,这让罗应书儿时的梦想得以实现。
“我从小就想做一名警察,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法医这个职业既实现了我儿时的愿望,又填补了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不舍。”罗应书说道。
最初在罗应书心中,从事法医工作对他这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医疗骨干”来说并不是难事。然而当他穿上警服,面对一具具冰冷的“尸体”或一个个急需鉴定的“活体”时,他却变得手足无措了。
干刑侦,就是要破案,没有公安刑侦业务知识是不行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罗应书开始了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2008年7月,普安县江西坡镇一独居女性在家中死亡。在外务工的儿女返家处理后事时发现,家门从外面被锁上,对死因有所怀疑,遂向警方报案。
罗应书第一个带领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此时尸体上已布满蛆虫,恶臭让在场的人忍不住捂遮口鼻。然而,罗应书却淡定地走近尸体,俯身将蛆虫放在手心,用工具测量长度,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同时,他发现死者胸口有一处创口,勘查时发现一把断离的刀柄和两枚烟头,经过反复比对、检验,刀体与创口吻合,确定为他杀。
“法医的战场就是尸体,面对命案,我们绝不能放过蛛丝马迹,我想从现场闻闻是否有其他味道,比如说农药、有味的毒药等等,戴上口罩肯定会判断有误。”提到工作时的习惯,他这样解释。
正是罗应书的谨慎细心,极为准确地为案件提供了第一手侦查资料,犯罪嫌疑人很快落网,为死者讨回了公道。
自从事法医工作以来,罗应书始终忠于职守,一心为民。对他来说,腐败的尸体、险恶的环境,一连几日无法洗漱、身上起虱子,这都不算什么,有时候还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
大概从事法医工作的第8年,因为化验药水、腐尸等有害气体辐射的影响,罗应书患上了银屑病,全身呈现弥漫性潮红浸透,经常发热、头痛、全身奇痒。尽管如此,每当有命案发生,他仍旧忍着病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时候多走几公里路,就常常出现全身巨痒、双腿浮肿的现象,必须输液才能缓解。
“我这病是长期慢性病,在家养着也好不到哪儿去,我就没管这么多,还是想为队伍多做一些事。”罗应书说。
罗应书的付出,有时并不能被人理解。繁忙的工作,他总是伴着星星归,迎着晨光走,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
“我也曾迷茫过,但我也明白既然选择了法医这个职业,就要懂得奉献。”在正义面前,罗应书坚持了真理,选择了公正执着。
今年九月,罗应书将从法医这个岗位上光荣退休,回顾从警的30年,他充满了不舍:“我这一辈子,就是一名法医,只要组织需要,我随时回来。”(肖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