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义龙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义龙

义龙新区郎行村:传统柴火熬制土红糖铺就乡村“甜蜜路”

更新:2024-1-11 09:48|编辑:山遇水|浏览:3379|评论: 0 |来源: 兴义之窗
摘要:  时下正是甘蔗丰收季节,又到一年一度红糖熬制时。12月中旬以来,义龙新区德卧镇郎行村600多亩甘蔗成熟陆续采收“开榨”,蔗农们采用传统柴火土榨古法熬制土红糖,熬出的土红糖色泽鲜红、味道甜、口感好,有浓浓 ...
  时下正是甘蔗丰收季节,又到一年一度红糖熬制时。12月中旬以来,义龙新区德卧镇郎行村600多亩甘蔗成熟陆续采收“开榨”,蔗农们采用传统柴火土榨古法熬制土红糖,熬出的土红糖色泽鲜红、味道甜、口感好,有浓浓的香甜味,整个村子弥漫着甜蜜的香气,村民们正沉浸在熬制土红糖的“甜蜜”中,土红糖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订单”销往贵州省的贵阳、六盘水及山东、湖南、福建、浙江等省内外市场,预计可为蔗农增收500多万元。


  随着2023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郎行村3至5户组成一组,每天从地里把甘蔗砍收回来榨汁取水,一般采用三连锅熬制法,把甘蔗汁水倒入大灶的第一口大铁锅里,用柴火加热煮沸并过滤除去糖泡沫,接着又把糖水舀入第二口大铁锅继续煮熬,再把糖水过滤舀入第三口大铁锅依次翻煮,甘蔗汁经过3口大铁锅熬煮2个小时左右变成金黄色的糖浆,把糖浆倒进一个木质框架的平台上,糖浆一边冷却,糖农一边用木铲使劲均匀地滚压,待糖浆变成色泽黄色的固体状,用刻制好的尺度量一下划成小块小块的红糖,通过包装即可销售。

  “我家种植4亩甘蔗,每亩可熬制土红糖800斤左右,一年可生产特色土红糖3200来斤,每斤按10元已‘订单’加工熬制土红糖给客户,一年销售土红糖有3万元多的收入,比种庄稼强多喽!” 1月7日,德卧镇郎行村长田组蔗农吴朝坤家一边熬制土红糖一边销售土红糖时盘算着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郎行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谋发展、调结构、促增收”的思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利用南盘江沿岸低海泼亚热带气候,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发展“短、平、快”生态山地经济,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生态特色产业,把甘蔗种植与治理石漠化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南盘江畔“山地经济”特色产业带,全村涌现出吴朝坤、王邦汉等一批甘蔗种植专业户、示范户,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组、多组连全村、全村成基地”的甘蔗种植产业化格局,带动蔗农发展甘蔗产业增收致富。

  郎行村古法熬制出的手工土红糖, 天然无任何添加剂,土红糖吃起来纯香甜,甜而不腻,还有一股浓浓的甘蔗味,深受消费者青睐,一些消费者到现场看着熬,便购买红糖带走,销路很好。

  甘蔗全身都是宝,用传统方法制作红糖十分环保,糖泡沫可用来烤酒,甘蔗渣可粉碎打成饲料喟牲畜,有的甘蔗渣晒干后可以用作燃料,当柴火烧。

  1月7日,德卧镇郎行村长田组蔗农们有的在地里砍收运输甘蔗、有的在用榨糖机榨甘蔗汁水、有的在用大铁锅熬制红糖、有的用包装箱包装红糖、有的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红糖……整个红糖加工生产基地呈现一派繁忙热闹景象,形成红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发展格局,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图为1月7日,郎行村长田组蔗农吴朝坤家正在手工熬制土红糖。(吴古昌)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义龙

义龙新区郎行村:传统柴火熬制土红糖铺就乡村“甜蜜路”

  • 编辑:山遇水浏览:3379评论: 0 兴义之窗
  •   时下正是甘蔗丰收季节,又到一年一度红糖熬制时。12月中旬以来,义龙新区德卧镇郎行村600多亩甘蔗成熟陆续采收“开榨”,蔗农们采用传统柴火土榨古法熬制土红糖,熬出的土红糖色泽鲜红、味道甜、口感好,有浓浓的香甜味,整个村子弥漫着甜蜜的香气,村民们正沉浸在熬制土红糖的“甜蜜”中,土红糖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订单”销往贵州省的贵阳、六盘水及山东、湖南、福建、浙江等省内外市场,预计可为蔗农增收500多万元。


      随着2023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郎行村3至5户组成一组,每天从地里把甘蔗砍收回来榨汁取水,一般采用三连锅熬制法,把甘蔗汁水倒入大灶的第一口大铁锅里,用柴火加热煮沸并过滤除去糖泡沫,接着又把糖水舀入第二口大铁锅继续煮熬,再把糖水过滤舀入第三口大铁锅依次翻煮,甘蔗汁经过3口大铁锅熬煮2个小时左右变成金黄色的糖浆,把糖浆倒进一个木质框架的平台上,糖浆一边冷却,糖农一边用木铲使劲均匀地滚压,待糖浆变成色泽黄色的固体状,用刻制好的尺度量一下划成小块小块的红糖,通过包装即可销售。

      “我家种植4亩甘蔗,每亩可熬制土红糖800斤左右,一年可生产特色土红糖3200来斤,每斤按10元已‘订单’加工熬制土红糖给客户,一年销售土红糖有3万元多的收入,比种庄稼强多喽!” 1月7日,德卧镇郎行村长田组蔗农吴朝坤家一边熬制土红糖一边销售土红糖时盘算着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郎行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谋发展、调结构、促增收”的思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利用南盘江沿岸低海泼亚热带气候,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发展“短、平、快”生态山地经济,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生态特色产业,把甘蔗种植与治理石漠化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南盘江畔“山地经济”特色产业带,全村涌现出吴朝坤、王邦汉等一批甘蔗种植专业户、示范户,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组、多组连全村、全村成基地”的甘蔗种植产业化格局,带动蔗农发展甘蔗产业增收致富。

      郎行村古法熬制出的手工土红糖, 天然无任何添加剂,土红糖吃起来纯香甜,甜而不腻,还有一股浓浓的甘蔗味,深受消费者青睐,一些消费者到现场看着熬,便购买红糖带走,销路很好。

      甘蔗全身都是宝,用传统方法制作红糖十分环保,糖泡沫可用来烤酒,甘蔗渣可粉碎打成饲料喟牲畜,有的甘蔗渣晒干后可以用作燃料,当柴火烧。

      1月7日,德卧镇郎行村长田组蔗农们有的在地里砍收运输甘蔗、有的在用榨糖机榨甘蔗汁水、有的在用大铁锅熬制红糖、有的用包装箱包装红糖、有的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红糖……整个红糖加工生产基地呈现一派繁忙热闹景象,形成红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发展格局,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图为1月7日,郎行村长田组蔗农吴朝坤家正在手工熬制土红糖。(吴古昌)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