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普安县青山镇下节河村迎来了芋头种植产业的收获季。
芋头种植是贵州中烟兴义烟叶储运站2023年结对帮扶下节河村的帮扶产业。
11月24日,储运站驻村第一书记任俊同下节河村党总支书记龙毅组织白洞组村民抢抓农时收挖芋头上市。
储运站驻村第一书记任俊(左一)同村民抢抓收芋头
走进下节河村“芋头”种植地,徐徐山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刚刚翻挖出的芋头逐渐垒出个“小山丘”,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愈加可爱。
“把根茎下的土松一松,在芋头周围10公分下锄,撅两下,这芋头就刨出来了……”村民们三五成群,忙着在田间地头挖芋、分拣、装袋、挑运、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虽遭旱情,但芋头收成还算不错,好些个头比拳头大,肯定卖得起价。”村民张学灿忙不迭地将称好重的“芋头麻袋”扛上车,转过头开心地说道。
因地制宜,精心谋划,为产业发展“指方向”
下节河村面积34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总户数1081户,人数4123人,主要以发展玉米、水稻、烤烟产业为主。近年来,储运站把产业兴旺作为该村帮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四球古茶、生姜、薏仁米等特色产业。
“2022年,储运站驻村第一书记为帮助我们找到产业出路,带着我们在下节河村进行了小范围试种,发现芋头长势极好,可见村里这个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极其适宜芋头生长的。”龙支书说起发展芋头种植产业的起因。
下节河村发展芋头产业,储运站前任驻村第一书记董正华与村支两委深入调研、反复研究,认真分析下节河村是否存在资源优势、形成规模化的条件是否具备、带动群众增收是否可行、销售方式及销售价格是否满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壮大等全面情况,最终提出发展芋头产业的建议。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下节河村芋头种植按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企业”的模式实施,带动村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鼓起群众致富“钱袋子”,切实做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多方协调,技术指导,为农业种植“铺好路”
储运站驻村第一书记牢记站党委嘱托,一直秉承着“只有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了,才证明你的工作有所成效”的信念,着力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协调优种,过“品质关”。确定发展“芋头”种植产业后,驻村书记联合村支两委多次到新店镇窑上村、顶效镇查白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精心选种、对比筛选。
“查白芋头种植基地种出来的芋头不仅产量高,且口感细软,滑中带面,黏嫩爽口,香味醇厚,能卖得起价,适合引进栽种。”储运站前任驻村第一书记董正华说到。
下节河村白洞组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加上日照充足、早晚温差大,十分有利于芋头有机物质积累和品质形成。
储运站前任驻村第一书记董正华(右)带领群众推进春耕备耕生产
规模种植芋头,不像以前农户自栽自种那样的随意。
“用钉耙翻地时要善于抖手腕,这样才可将肥料和泥土均匀地和在一起,便于芋头生长。”
“‘定根水’浇完后,再用一些干土盖住,保湿效果才好。”
为使芋头种植更加规范,驻村书记积极协调村支两委制定栽种标准,组织带领村民参与芋头种植。
村民们分工明确,钉好木桩、拉治基线、测量距离、做好标记、定点栽种、浇水盖土,忙碌在芋头种植的各个环节。
“往左一点”“线拉直”“行距60公分”“窝距30公分”……
从他们开心的笑容里,仿佛已经能看到“芋苗横、纵、斜成行,整齐排列,芋叶层层叠叠、亭亭玉立的繁茂景象”。
产业要发展,技术是保障。为提高芋头种植技术,储运站驻村第一书记与下节河村党总支书记积极对接上级部门,邀请农业方面的技术指导员,到白洞组芋头种植地进行现场指导。
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芋头种植情况,听取在种植、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高效种植、防病虫害、施肥除草等方面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和解答,通过技术指导,规范了除草、施肥时间环节,避免中期因除草施肥不当而伤害芋苗导致减产,为种植芋头保驾护航。
不断拓展芋头销售渠道,并与采种点协调保底价,等芋头成熟上市时,如果市场价高于保底价,将按照市场价进行销售,从而保障种植户的利益。
“以前我自己种点作物,销路不好,现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芋头’,经销商直接上门批量收购,现场就称重结算,方便得很。”村民古昌洪满意地说道。
解决了销路的问题,村民们也没了后顾之忧,增加了大家的底气和信心。
齐心协力,破解难题,为保质增量“填洼地”
结对帮扶筑“坚强后盾”。今年以来,储运站党委走访调研3次,结合下节河村实际,特制定了2023年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普安县青山镇下节河村“芋头”产业种植项目帮扶方案,投入帮扶资金4.6万元用于“芋头”产业种植项目建设,为芋头产业发展输入强大“活力”。同时,储运站乡村振兴后援团多次到下节河村白洞组实地察看芋头长势,为芋头种植过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一起谋思路、想办法,促进农民增收。
图储运站调研组深入地头查看帮扶产业(芋头)长势
驻村书记通过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多次到村集体经济发展芋头产业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包括田间地头除草、积极建言献策等,为村集体发展注入了动力。
勠力同心解“久旱之灾”。今年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给芋头的生长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驻村书记在科学研判旱情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干旱气象。联合村支两委及时与青山镇党委对接,积极协调电厂调配消防车,从水库引水抗旱。
面对山路崎岖、坡度较陡、消防车体积大运输困难等问题,驻村书记又带头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领村干部积极参与水源输送,组织村民帮忙拉管道、上下水、搬运沙袋、铺路填平,在大家的努力下,有效运输8车约64吨自来水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地喷洒解“渴”,保障了芋头的灌溉用水。
“幸好灌溉及时,芋头生长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基本能保证稳产。”村民蔡明洪说道。在他们看来,这些水源不仅是“及时水”,更是庄稼的“救命水”。
村民参与,共建共享,为产业增收“加满油”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旺则农民富,农民富则乡村兴。
发挥村集体作用,以土地流转促增收。为促进“芋头”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开办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难题,为老百姓带来土地流转费用。
调动村民参与主动性,投工投劳享收益。据储运站驻村第一书记介绍,村民主要是务工,村民充分参与芋头的播种、除杂、除虫、秋收……每天有120元的务工费,让农民投工投劳,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配合村支两委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40.68亩土地,发展“芋头”产业种植,土地流转每亩收益500元,带动群众参与务工每人增收约1700元,为全组21户村民增加收入56526元。“我将充分发挥自身和企业作用,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和为民的情怀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储运站驻村第一书记任俊表示,将继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有力带动广大农民持续增收。
风劲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储运站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要求,以实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帮扶重点,助推提升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助力帮扶村村民生活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