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兴义市义龙新区各地始终把发展富民产业放在重要位置,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传统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当前正是大头菜收获、加工的最佳时节,兴义市丰都街道普子村种植的600亩大头菜迎来了采收期,村民采收销售忙。
走进普子村种植大户赵秋生的大头菜种植地,菜田里一片青翠,20多名工人分工协作,正在拔菜、去叶、削根、搬运、装车,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普子村种植大户赵秋生:“今年(天气)干是干了一点,但是大头菜个个(果实)还是可以,每亩产量可以达到7000斤左右,这个(大头菜)我们批发给人家是5毛5一斤,这个叶子人家也收,叶子是3毛5,叶子的产量每亩将近有两千斤左右,种了20多亩,可以有十万零点的收入。明年我计划多干一点,整个推广到五六十亩来。”
在兴义九庆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头菜种植基地,30余亩大头菜长势喜人,即将迎来采收。
兴义九庆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明贵:“今年大头菜产业我们合作社里边种植了38亩,带动农户种植有几百亩,陆陆续续这几天都在采收,再过十多天之后就全部采收结束了,全部预定出去了的,预计产值达13万—14万元。”
据介绍,普子村土地肥沃,农业种植主要以轮种冬瓜、大豆、花生、生姜、大头菜以及一些叶菜类蔬菜为主,今年为了激发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扩大种植规模,普子村通过新时代春晖社示范带动,采取订单种植的模式,种植大头菜600亩。
普子村种植大户赵秋生:“我是我们村春晖社的社员,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如果有老百姓愿意参加种植,这个大头菜我也提供技术,让我们共同发展,抱团致富。”
大头菜的种植,不仅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近就业。
普子村村民赵明超:“我给他做活路得到一百元钱一天,一个月做得到2000多元钱,也还是可以。”
下一步,普子村将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让蔬菜种植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普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嘉楠:“今年我们的大头菜总的种植面积有600亩,预计产量1800吨,产值250万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坚持以“党建+团建+合作社”为引领,充分发挥普子村新时代春晖社示范带头作用,带领老百姓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为普子村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今年以来,贵州义龙城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州义龙新区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依托龙广镇小场坝村气候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紧盯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流转村民土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积极规划建设蔬菜基地,因地制宜在小场坝村发展蔬菜产业,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
近段时间,蔬菜基地种植的130亩红皮白心萝卜喜获丰收,50多名工人正在基地里将一个个颜色鲜艳、大小均匀的红皮萝卜从地里拔出,分拣、去缨、装袋、装车,一派热火朝天的收获场景。
龙广镇合兴村村民郭兴会:“前几年我都是在浙江做工,现在在基地拔萝卜都拔不赢,大个大个的,一天还是有100多元钱,还是好的,离家(也)近。”
龙广镇小场坝村村民王茂珍:“我来给公司做活路,我家土地流转给他们的也有两亩多,我们算计件每天可以得200-300元,萝卜可以,产量也高,我们来除草、拔萝卜、打药,样样都做。”
近年来,公司依托龙广镇小场坝村土地肥沃、水源良好、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等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推动高效特色农作物种植,相继引进了以红皮白心萝卜、蔬菜等为主的特色农作物进行种植,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建好“菜园子”保障“菜篮子”,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该公司种植的红皮白心萝卜主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因萝卜具有易种、易管、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性,外皮光滑,肉质水分充足,食用口感鲜甜,营养价值又高,在市场颇受欢迎。
龙广镇小场坝村蔬菜基地负责人徐连化:“我们公司今年在龙广基地秋冬种植蔬菜,我们公司总的种830亩蔬菜,种130亩萝卜,85亩西芹、(还有)大头菜、铁头菜、青口白菜、大叶青菜和娃娃菜共7个品种,现在130亩红皮白心萝卜目前正在采摘上市,产量估下来每亩4000斤,总的能产260吨,价值应该在20万元左右,每天有50多个工人在采收萝卜,每天采摘量在30000-40000斤左右,萝卜依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项目推动销售,目前萝卜(主要)销售往江苏、上海和广东,整个秋冬种以来,总的带动2000多人次就业,总的发放了20多万(元)的人工费用。”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以发展果蔬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着重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特色农产品,让乡村振兴的动能更加强劲,群众的生活更加红火,全力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龙广镇小场坝村蔬菜基地负责人徐连化:“萝卜拔完以后就马上耕地,着手准备,计划耕地以后种植400亩糯玉米,我们公司把产业做起来,解决更多老百姓的就业问题。”
下一步,兴义义龙各地将继续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抓手,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