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龙新区德卧镇,有这样一支乡村振兴帮扶队伍,姐弟俩都是党员,他们都是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姐弟俩的帮扶故事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他们的驻村成效受到当地村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姐姐邓瑞丽,今年36岁,2015年11月加入中同共产党,2021年8月25日,黔西南州委组织部从州发改局选派担任德卧镇白水河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这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白水河村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战斗力。
弟弟邓瑞景,今年34岁,2009年6月加入中同共产党,2023年5月26日,兴义市委组织部从贵州义龙(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选派担任德卧镇甘河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这为贫困出列村甘河村注入了强劲动力。
姐弟俩选派到德卧镇,一头连着白水河村,另一头连着甘河村,两村相距22公里,在乡村振兴扶贫帮扶道路上,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用真情与汗水谱写一首乡村振兴扶贫济困的青春赞歌。
白水河村是姐姐邓瑞丽帮扶的示范村,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国土面积41.5平方公里,主要居住汉族和布依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村人口的74.6%。全村耕地面积7860亩,其中水田2560亩、旱地5300亩,森林面积13380亩。全村辖15个村民组924户4213人,其中:脱贫户49户154人,监测户4户11人;6-15周岁人口585户697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573人;低保户20户49人;残疾户56 户57人,其中,二级以上残疾人23人;特困供养6户6人。现有中共正式党员45人。
甘河村是弟弟邓瑞景帮扶二类贫困出列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6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7.6平方公里,居住着布依族、壮族、侗族、汉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98.7%。全村耕地面积4000亩,森林覆盖率65%。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460户1937人,其中脱贫户188户74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户16人,脱贫不稳定户2户5人,农村低保29户60人,特困供养12人,重度残疾18人。现有中共正式党员23名。
姐弟俩按照《贵州省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驻村期间工作与原单位脱钩,一般不安排与驻村帮扶无关的专项工作、培训等活动,他们围绕“一宣六帮”工作职责,聚焦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帮扶任务,做到真蹲实驻、真帮实扶、扶出实效,助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
姐弟俩看似普通低调,都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和甘为人梯的奉献情怀,坚守着自己的驻村职责,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共商乡村振兴大计,共谋发展,带领村民步入乡村振兴“快车道”,在乡村振兴路上同谱人生华章。
摸村情促帮扶
姐弟俩走出办公门、进入村门,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中,与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走访、召开研判会等方式,迅速摸清村情民情,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起想办法、找出路,摸索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
姐姐邓瑞丽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天起,就把根扎在白水河村,履行第一书记工作职责,与村“两委”密切配合各项工作,通过对脱贫户、边缘户入户走访、召开村“两委”及党员大会、村民座谈会等方式摸清村情、户情,到村民家中倾情交流、收集民意,做到驻村带队伍、谋发展、推项目、抓治理,大力实施项目帮扶、建设帮扶、民生帮扶的总体帮扶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弟弟邓瑞景自到甘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按照驻村干部“一宣六帮”的原则,以密切联系群众为开展驻村工作作为切入点,在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以及村“两委”的带领下,先是走访监测户,第二天走访特困供养户及部分脱贫户,第三天走访帮扶对象,从熟悉特殊群体开始,一步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以走访、与群众拉家常、和村组干部交谈、开群众会等多种方式摸村情、组情、民情,了解掌握村情民意,摸清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发展规划,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经验做法,拓宽工作思路,提升业务能力,为着手开展帮扶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抓党建强组织
农村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姐弟俩作为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为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姐弟俩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组织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推动党建资源向乡村聚集,以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强党的活动阵地,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引领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推进。
姐姐邓瑞丽加强白水河村党组织建设,帮助村委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规范支部党内政治生活,按要求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议,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切实把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加强党员积分管理,每月对党员进行一次积分评议,每季度评选季度之星,并把评选结果在村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切实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带领村党支部成员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群众,锐意进取,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班子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弟弟邓瑞景在甘河村规范村级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充分利用支部主题党日、村委工作例会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建强基层党组织学习机制,只有在政治上坚强有力,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规矩意识,才能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是规范村常务干部工作汇报的顺序,其次是规范请示报告,向村常务干部、驻村干部明确逐级汇报的必要性和规范性,特别是向镇级各部门上报的表格数据、工作开展情况报告等,按照各自的职责履职尽责完成各项规定动作。
夯基础强振兴
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建设项目内容点多、面广,只有把基础设施提升工作放在前列,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解难题,针对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进行“搞好规划、抓好监管、做好管理”,以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根基,使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助力乡村振兴。
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姐姐邓瑞丽千方百计帮助白水河村争取乡村振兴项目,争取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以工代振任务)补助资金400万元,在白水河村实施德龙公路至丘家湾道路、冗桑通组路至干田湾道路等10条产业路建设,产业路全长9036.07米。争取2023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10万元,实施白水河村乡村建设示范点生活污水治理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入户率和处理率均达到100%,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探索有益经验。多方协调争取资金47万元,在冗山一、二组、冗纳湾组、冗桑组、冗要组安装太阳能路灯235盏,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惠及群众355户1466人。
弟弟邓瑞景自驻村以来,帮助甘河村建立水源地到各自然组供水网络里程约10公里,全村家庭户自来水供水基本得到保障。在大寨、上甘、下甘、纳磨等10个组安装便利垃圾收集箱10个,各组路旁便利垃圾回收桶30个。建设甘河村磨洒产业路1.2公里、纳夺产业路1公里、纳英产业路0.5公里,为全村发展甘蔗、芒果、芭蕉夯实产业根基,推动精品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
抓产业促增收
姐弟俩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抓手,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为终级目标,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促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协调推进,走出一条绿色生态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一村一品”生态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姐姐邓瑞丽帮助白水河村培育金银花1.75万亩,年为村民增收1000多万元,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思路,在金州出口蔬菜基地发展1529亩优质蔬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管理运作模式,每天吸纳300多名群众就业增加收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运作模式,在白水河村500亩以上坝区发展410亩优质韭莱产业,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弟弟邓瑞景在甘河村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充分利用山区山坡土地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突出特色”的思路,主要以种植芒果、香蕉、甘蔗为主,帮助发展芒果1200余亩,丰果期亩产量达1000斤左右,预计收入为2000元/亩,主要分布在上甘、纳夺、纳伟。甘蔗种植910余亩,亩产量18000斤,预计收入为9000元/亩,全村均有种植。香蕉种植900亩,亩产量3000斤,预计收入为3000元/亩。三大主导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实现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
整环境美乡村
姐弟俩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以村民小组为主体单元,充分发动党员、干部、群众联动作用,分组、分片开展村庄整“五脏”、治“八乱”行动,持续共同开展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全面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水平,不断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舒适度。
今年6月,姐姐邓瑞丽组织白水河村召开村党员会议和组长会议,讨论制定《白水河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以村指挥长、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为班长,村常务干部、15个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白水河村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负责统筹全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适时监督检查各组开展的环境卫生扫除情况,落实积分制管理。最初积分为100分,对于消极参与、不参与人员,通过扣减积分,消极参与人员一次扣减5分,不参与人员一次扣减10分,当分数低于70分后,酌情予以批评,村内通报,取消岗位,取消发放补贴等处罚。
为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弟弟邓瑞景充分利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和“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体系,以十联户村民为一个单元进行分组,划定卫生责任区域,分片清理环境卫生,形成“户户有人抓、家家有人管、上下齐动员、人人齐参战”的格局,把人居环境整治固化下来,以全覆盖、无死角的方式消除影响村容环境中存在的“脏、乱、差”等问题,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成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美丽文明的村庄,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全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下一步,姐弟俩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力量,始终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不断开拓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积极加强村“两委”和党员阵地建设,进一步建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与村支两委、广大群众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用脚步丈量驻村的每个角落,卓有成效地开展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为乡村振兴鼓与呼、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努力奋斗开创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新辉煌。(吴古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