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晴隆: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释放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更新:2023-10-18 16:44|编辑:杨廷剑|浏览:623|评论: 0 |来源: 晴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摘要:  历史上,晴隆县是连通滇黔咽喉要道和军事要塞,也是文化重镇,如今,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晴隆不断加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沙子镇“村歌大舞台·想唱你就来”、腾龙街道“超级星期三·全民大舞台”以及东观 ...
  历史上,晴隆县是连通滇黔咽喉要道和军事要塞,也是文化重镇,如今,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晴隆不断加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沙子镇“村歌大舞台·想唱你就来”、腾龙街道“超级星期三·全民大舞台”以及东观街道百姓大舞台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本土文化品牌应运而生,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道德素质提升,持续释放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提升群众文化自信

  晴隆县唱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唱山歌已融入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沙子镇顺应民意,顺势而为,今年8月份以来持续举办“村歌大舞台·想唱你就来”。“村歌”开办至今,每个周六晚上大赛现场座无虚席,比赛随机从观众中抽选大众评审,与专业评审团一起评选产生周歌王、月歌王和年度总歌王,奖品为本地黄牛、山羊、猪、茶叶等土特产。比赛既有看点又有热点,无论现场观看还是网络直播观看,话题度都很高。

  今年68岁的沙子镇沙子社区群众代太礼自幼酷爱民间小调,“村歌”大舞台上,他邀约了十多个歌友,一曲民间小调《五更里》,声声入耳,别有一番滋味。

  代太礼感慨地说:“‘村歌’大舞台给我们老年人有一个平台,我们想唱就来唱。像我们唱的民间小调都是老一辈言传身教、口传心教教给我们的。我们这群老年人都是60岁以上的,甚至有77岁的。真是三生有幸,有这么多人观看。”

  黔西南州本土原唱歌手王知丽以一首动听的《布依姑娘》,成为当晚的冠军。奖品是两只大公鸡。王知丽感言:“好激动啊,沙子这边最出名的不就是辣子鸡吗,对吧?公鸡我拿回去,就试着做一下辣子鸡。”

  “村歌”大舞台通过一场场接地气的比赛,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形成乡土文化的向心力、感召力。充分发挥乡村特色文化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挖掘乡土文化特质 淬炼乡村文化品牌

  随着“村歌”影响力持续扩大,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沙子镇的IP浏览量就超过4000万。沙子“村歌”品牌也逐渐打响,“村歌”饱含着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唱出地道“乡土味”。参赛者对家乡的发展变迁,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他们以音乐为媒,展示了乡村新生活、新面貌、新风尚,唱响美丽乡村新乐章。

  自今年7月份以来,腾龙街道打造“欢乐星期三·全民大舞台”系列文艺体育活动,广场舞、布衣八音唢呐、腰鼓、民族山歌演唱等表演形式深受群众喜爱,以文载道、以艺修身、以体强魄,为辖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文化生活圈。通过举办文艺演出、露天KTV、播放主题电影、篮球赛等活动,让大家在闲暇之余有一个娱乐放松的好去处。获得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欢乐成了星期三的代名词,让人们充满期待。

  东观街道老营社区百姓大舞台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探索乡村文化发展的新路径,举办文艺晚会、田间运动会等各类活动,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让干部群众“动”起来、文体资源“活”起来,百姓大舞台走出一条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展乡村服务产业 蓄势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创意成为晴隆县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各村(社区)充分发掘民俗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村歌”logo就以晴隆特色传统名肴沙子辣子鸡为原型设计。同样被带火的还有沙子镇优质农副产品、小吃以及美食。

  “活动期间,我们的客栈、餐饮以及土特产品的消费都有了大幅提升,全镇上万斤百香果已经脱销,活动带来的经济收入达到100多万。”贵州村歌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王建话语中饱含着自信和自豪。

  腾龙街道把文化与乡风文明结合起来,以“一花一果一菇,一整治一成效一满意”为工作抓手,打造三角梅小镇、建设百亩精品果园、打造平菇种植示范区、提升乡风文明新成效,以更优美的环境、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宜居腾龙亮丽名片。

  东观街道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了多层次消费,让文化发展有活力、旅游发展有魅力。

  晴隆县各村(社区)乡村大舞台唤醒群众心中浓郁的乡恋乡愁情感,文明融入生活。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传思想、兴文化、暖民心、解民忧的文明实践活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一处处美丽宜居的村庄院落,依托晴隆的文化资源,充分释放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善、向美,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晴隆

晴隆: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释放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 编辑:杨廷剑浏览:623评论: 0 晴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历史上,晴隆县是连通滇黔咽喉要道和军事要塞,也是文化重镇,如今,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晴隆不断加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沙子镇“村歌大舞台·想唱你就来”、腾龙街道“超级星期三·全民大舞台”以及东观街道百姓大舞台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本土文化品牌应运而生,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道德素质提升,持续释放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传承优秀文化基因 提升群众文化自信

      晴隆县唱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唱山歌已融入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沙子镇顺应民意,顺势而为,今年8月份以来持续举办“村歌大舞台·想唱你就来”。“村歌”开办至今,每个周六晚上大赛现场座无虚席,比赛随机从观众中抽选大众评审,与专业评审团一起评选产生周歌王、月歌王和年度总歌王,奖品为本地黄牛、山羊、猪、茶叶等土特产。比赛既有看点又有热点,无论现场观看还是网络直播观看,话题度都很高。

      今年68岁的沙子镇沙子社区群众代太礼自幼酷爱民间小调,“村歌”大舞台上,他邀约了十多个歌友,一曲民间小调《五更里》,声声入耳,别有一番滋味。

      代太礼感慨地说:“‘村歌’大舞台给我们老年人有一个平台,我们想唱就来唱。像我们唱的民间小调都是老一辈言传身教、口传心教教给我们的。我们这群老年人都是60岁以上的,甚至有77岁的。真是三生有幸,有这么多人观看。”

      黔西南州本土原唱歌手王知丽以一首动听的《布依姑娘》,成为当晚的冠军。奖品是两只大公鸡。王知丽感言:“好激动啊,沙子这边最出名的不就是辣子鸡吗,对吧?公鸡我拿回去,就试着做一下辣子鸡。”

      “村歌”大舞台通过一场场接地气的比赛,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形成乡土文化的向心力、感召力。充分发挥乡村特色文化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挖掘乡土文化特质 淬炼乡村文化品牌

      随着“村歌”影响力持续扩大,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沙子镇的IP浏览量就超过4000万。沙子“村歌”品牌也逐渐打响,“村歌”饱含着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唱出地道“乡土味”。参赛者对家乡的发展变迁,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他们以音乐为媒,展示了乡村新生活、新面貌、新风尚,唱响美丽乡村新乐章。

      自今年7月份以来,腾龙街道打造“欢乐星期三·全民大舞台”系列文艺体育活动,广场舞、布衣八音唢呐、腰鼓、民族山歌演唱等表演形式深受群众喜爱,以文载道、以艺修身、以体强魄,为辖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文化生活圈。通过举办文艺演出、露天KTV、播放主题电影、篮球赛等活动,让大家在闲暇之余有一个娱乐放松的好去处。获得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欢乐成了星期三的代名词,让人们充满期待。

      东观街道老营社区百姓大舞台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探索乡村文化发展的新路径,举办文艺晚会、田间运动会等各类活动,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让干部群众“动”起来、文体资源“活”起来,百姓大舞台走出一条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展乡村服务产业 蓄势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创意成为晴隆县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各村(社区)充分发掘民俗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村歌”logo就以晴隆特色传统名肴沙子辣子鸡为原型设计。同样被带火的还有沙子镇优质农副产品、小吃以及美食。

      “活动期间,我们的客栈、餐饮以及土特产品的消费都有了大幅提升,全镇上万斤百香果已经脱销,活动带来的经济收入达到100多万。”贵州村歌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王建话语中饱含着自信和自豪。

      腾龙街道把文化与乡风文明结合起来,以“一花一果一菇,一整治一成效一满意”为工作抓手,打造三角梅小镇、建设百亩精品果园、打造平菇种植示范区、提升乡风文明新成效,以更优美的环境、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宜居腾龙亮丽名片。

      东观街道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激发了多层次消费,让文化发展有活力、旅游发展有魅力。

      晴隆县各村(社区)乡村大舞台唤醒群众心中浓郁的乡恋乡愁情感,文明融入生活。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传思想、兴文化、暖民心、解民忧的文明实践活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一处处美丽宜居的村庄院落,依托晴隆的文化资源,充分释放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善、向美,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